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1/2)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008年3月1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凤凰卫视记者问道:“五年前作为新任总理经历了‘**’,面对五年之后突如其来的南方冻雪灾害,温总理有何感受?未来五年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总理说:“五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原意是说:天象的变异不足畏惧、害怕,祖先制定的规矩制度也不一定要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顾虑。这是王安石为推行自己的改革主张,强调要破除人们守旧心理的话。这句话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和大无畏精神,后来人们常引用它作为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话语。改革由于是对陈旧事物和制度进行的变革,在推行中难免会遭受非议,这就需要改革者具有王安石“三不足”的勇往直前的精神。**总理在这里引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在面对新的考验时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决心和勇气。我国古代很多改革者也有过与之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言论。

    “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出自《商君书?更法》。据记载,秦孝公同大臣们商讨强国大计,探讨整顿法制的办法。秦孝公想要通过变更法度、礼制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教化百姓,但是又害怕招致百姓们的反对和非议。于是,商鞅对秦孝公说:

    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臣听说“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功效”。国君应该赶快下定决心进行变法,不要顾虑天下人怎么议论你。况且,行事高明的人本来就会被世俗所非议,有真知灼见的人也一定会被庸人所嘲笑。俗话说:“愚笨的人办成事后还不明白是怎么成功的,有智慧的人对还没有露出苗头的事就能预测到结果。”百姓们是不可以与之谈论创新,但是却可以与他们一起共庆成功。郭偃的法书上说:“品德高尚的人不去附和世俗偏见,成就大事者也不与民众商议谋划。”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的,礼制是为了方便行事的。所以圣明的人可以使国家富强,不必沿用旧制度;如果能够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礼制。在公孙鞅的劝说和支持下,秦孝公排除异议,颁布“垦草令”,进行了变革。

    无独有偶,赵武灵王在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时候,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赵武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