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温文载道 > 国之命,在人心

国之命,在人心(1/2)

    国之命,在人心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在谈到**问题时,**总理说:“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而消除**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消除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的意思是:国家命运的兴衰荣辱和民心向背是密不可分的。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国家想要繁荣昌盛就必须有人民的支持和无私奉献;反之,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爱戴,国家的命运则前景堪忧。这句话虽然是温总理的即兴之作,但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民”关系的现代解释。这句话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最早见于《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意思是说,天下百姓就像是水,统治者(君王)就如同在水里行驶的船只。如果统治者顺应民心,则船就可以顺水而行一切太平;如果统治者悖逆民心,则水就会掀起巨浪吞噬船只。也就是说,民心向背是衡量统治者统治的一个标准。顺应民心,政权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失去民心,政权很容易被颠覆。因此作为执政者,应该居安思危,时刻注意民心的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

    《荀子?哀公》篇解释了《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中这句话的历史背景。鲁哀公问政于孔子,感叹自己生长于深宫之中,被妇人养育**,不知道民间的忧愁、劳苦和危难。孔子于是提出了民心的重要性,建议鲁哀公应该注意民心的向背,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荀子?王制》篇在讲到如何兴国富民时,也有类似的言论:“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人君之大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马害怕马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稳地乘车;百姓害怕政事,那么统治者就不能太平地统治。如果马害怕马车,就不如让马平静;百姓害怕政事,就不如给他们一些实惠。选拔贤能的人,推荐恭敬忠厚的人,提倡孝义之道,收养孤寡的人,补助贫困的人,这样做百姓就会安心生活,统治者才能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古籍说:“君王是船,百姓就是水。水能够承载船只的航行,也能够让船只倾覆。”这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统治者想要百姓安定,那么最好就勤于政事、爱惜人民;想要国家繁荣,就要提倡礼教、敬重士人;想要流芳百世,就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