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驮马(2/2)

同行。在交通方便的大路上,它们每天走六十里,

    总可以获得一个歇站。那作为马队的歇站的地方,总有人经营着马店。每到日落时分,

    马店里的伙计便到城外或寨门外的大路口去迎候赶站的马队,这是西南一带山城里的每

    天的最后一阵喧哗。

    马店常常是一所两层的大屋子,三开间的或五开间的。底下是马厩,楼上是马哥头

    的宿处。但是那所谓楼是非常低矮的。没有窗户,没有家具,实在只是一个阁楼罢了。

    马店里的伙计们帮同那些马哥头抬下了马背上的驮鞍,洗刷了马,喂了马料,他们的职

    务就完了。马哥头也正如一切的西南夷人一样,虽然赶了一天路,很少有人需要洗脸洗

    脚甚至沐浴的。他们的晚饭也不由马店里供给,他们都随身带着一个布袋,袋里装着包

    谷粉,歇了店,侍候好了马匹,他们便自己去拿一副碗筷,斟上一点开水,把那些包谷

    粉吃了。这就是他们的晚餐。至于那些高兴到小饭店里去吃一杯升酒,叫几个炒菜下饭

    的,便是非常殷实的阔老了。在抗战以前,这情形是没有的,但在这一两年来,这样豪

    阔的马哥头已经不是稀有的了。

    行走于迤西一带原始山林中的马队,常常有必须赶四五百里路才能到达一个小村子

    的情形。于是,他们不得不在森林中露宿了。用他们的名词说起来,这叫做“开夜”。

    要开夜的马队,规模比较的大,而且要随带着炊具。差不多在日落的时候,他们就得在

    森林中寻找一块平坦的草地。在那里卸下了驮鞍,把马拴在树上,打成一围。于是马哥

    头们安锅煮饭烧水。天色黑了,山里常常有虎豹或象群,所以他们必须捡拾许多枯枝,

    烧起火来,做成一个火圈,使野兽不敢近前。然而即使如此警戒,有时还会有猛兽在半

    夜里忽然袭来,咬死几匹马,等那些马哥头听见马的惊嘶声而醒起开枪的时候,早已不

    知去向了。所以,有的马队还得带一只猴子,在临要睡觉的时候,把那猴子拴缚在一株

    高树上。猴子最为敏感,到半夜里,倘若它看见或闻到远处有猛兽在行近来,他便会尖

    锐地啼起来,同时那些马也会得跟着嘶起来,于是睡熟的人也就醒了。

    在云南的西北,贩茶叶的古宗人的驮马队是最为雄壮的。在寒冷的天气,在积雪的

    山峰中间的平原上,高大的古宗人腰里捎着刀和小铜佛,骑着他们的披着美丽的古宗氍

    鞍的马,尤其是当他们开夜的时候,张起来的那个帐幕,使人会对于这些游牧民族的生

    活发生许多幻想。

    二万匹运盐运米运茶叶的驮马,现在都在西南三省的崎岖的山路上,辛苦地走上一

    个坡,翻下一个坡,又走上一个坡,在那无穷尽的山坡上,运输着比盐米茶更重要的国

    防材物,我们看着那些矮小而矫健的马身上的热汗,和它们口中喷出来的白沫,心里将

    感到怎样的沉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