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书 >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

薛宣朱博传第五十三(2/2)

以宣言为然。  (1)彭城:县名,在江苏涂州市。(2)什器:指资生服用之器具。(3)自从其所问:言由己自动发问。  初,宣后封为侯时(1),妻死,而敬武长公主寡居(2),上令宣尚焉。及宣免归故郡,公主留京。后宣卒,主上书愿还宣葬延陵(3),奏可。況私从敦煌归长安,会赦,因留与主私乱。哀帝外家丁、傅贵,主附事之,而疏王氏,元始中(4),莽自尊为安汉公,主又出言非莽。而況与吕宽相善,及宽事觉时(5),莽并治况,发扬其罪,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诏赐主药(6)。主怒曰:“刘氏孤弱,王氏擅朝,排挤宗室,且嫂何与(预)取妹披抉其闺门而杀之(7)?”使者迫守主,遂饮药死。況枭首于市。白太后云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诤),乃止(8)。  (1)后:当作“复”(杨树达说)。(2)敬武长公主:宣帝之女。本嫁营平侯赵钦,钦己死,无子。(3)主:指敬武公上。(4)元始:汉平帝年号,共五年(公元1——5)。(5)(吕)宽事:详见《王莽传》。(6)太皇太后:元后王政君。(7)嫂:指元后。妹:指敬武公主。两人为姑嫂关系。预:干预。披:发也。抉:挑也。(8)莽固争(诤):王莽阻止元后临丧,是担心矫诏赐药之事败露。周寿昌指出,所谓敬武公主与子薛况yín乱,乃王莽诬蔑之词。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好客少年(1),捕搏敢行(2)。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3),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4),博皆友之矣。时诸陵县属太常,博以太常掾察廉(5),补安陵丞(6)。后去官入京兆(7),历曹史列掾,出为督邮书掾,所部职办,郡中称之。  (1)好客少年:渭好结交少年以为宾客。(2)捕搏敢行,言追捕击搏无所避。(3)伉侠:刚直仗义。(4)萧育:《萧望之传》附其传。陈咸:《陈万年传》附其传。(5)太常掾:太常的掾属。(6)安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7)京兆:京兆尹。  而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1),间步至廷尉中(2),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人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3),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4)。  (1)去吏:离职。(2)间步:伺间步行。(3)验:验证。(4)功曹:官名。汉州郡佐史。掌管记录考查官吏功绩。  久之,成帝即位,大将军王凤秉政,奏请陈咸为长史(1)。咸荐萧育、朱博除莫(幕)府属,凤甚奇之,举博栎阳令(2),徙云阳、平陵二县(3),以高弟(第)入为长安令。京师治理,迁冀州刺史(4)。  (1)长史:官名。汉三公及将军府各有长史。此指大将军长史。(2)栎阳:县名。在今陕西富平东南。(3)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淳化西北。(4)冀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地约当今河北省中南部及河南、山东部分地区。  博本武吏,不更文法(1),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2),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3),使者行部还,诣治所(4)。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嘱)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不意博应事变乃至于此。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徒为并州刺史、护漕都尉(5),迁琅邪太守。  (1)更:经历。(2)黄绶:县之丞、尉,皆小官,黄绶。(3)二千石:指郡太守。《公卿表》云: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4)治所:指刺史治所。西汉冀州刺史治所在鄗县(在今河北高邑东南)。(5)并州: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地当今山西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护漕都尉:官名。掌护卫漕运。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1)。博问其故,对言“惶恐(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3):“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4),皆斥罢诸病吏,白中走出府门。郡中大惊。顷之,门下掾贡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博出教主簿:“贡老生不习吏礼,主簿且教拜起,闲(娴)习乃止。”又敕功曹:“官属多褒衣大袑(5),不中节度,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博尤不爱诸生,所至郡辄罢去议曹,曰:“岂可复置谋曹邪!”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无)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6)!且侍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椽史礼节如楚、赵吏。  (1)移病卧:移书言在家躺着养病。(2)惶恐:这是官场下级对上级答对的套话。(3)祗:当作“抵”。侧击(杨树达说)。(4)置之:指新安排职务。(5)袑(shào):裤的上半部,即裤裆。大袑:大裤裆。(6)如太守汉吏三句:意谓太守是汉吏,只奉汉法令,不用圣人之道。  博治郡,常令属县各用其豪桀(杰)以为大吏,文武从宜(1)。县有剧贼及它非常,博辄移书以诡责之。其尽力有效,必加厚赏;怀诈不称(2),诛罚辄行,以是豪强慑服,姑幕县有群辈八人报仇廷中(3),皆不得。长吏自系书言府(4),贼曹掾史自白请至姑幕。事留不出。功曹诸掾即皆自白,复不出。于是府丞诣阁,博乃见丞掾曰:“以为县自有长吏,府未尝与(预)也(5),丞椽谓府当与(预)之邪?”阁下书佐入,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贼发不得,有书(6)。檄到,令丞就职,游徼王卿力有余(7),如律令(8)!”王卿得敕惶怖,亲属失色。昼夜驰骛,十余日间捕得五人。博复移书曰:“王卿忧公甚效!檄到,赍伐阅诣府(9)。部掾以下亦可用,渐尽其余矣(10)。”其操持下,皆此类也。  (1)从宜:意谓因材任用。(2)称:谓称职。(3)姑幕县:县名。在今山东诸城西北。(4)长吏自系书言府:长吏自系书言府以待罪。(5)尝:疑为“当”之误,与下句“当顶”二字相应(李慈铭说)。(6)有书:指县长吏来书。(7)游徼:吏名。职主捕盗贼。王卿:“卿”为泛尊之称(陈直说)。(8)如律令:指对檄文之语,当视如律令,不可违(吴恂说)。(9)伐阅:记功簿。(10)其余:指尚未捕获的三人。  以高弟(第)入守左冯翊,满岁为真。其治左冯翊,文理聪明殊不及薛宣,而多武谲,网络张设,少爱利(1),敢诛杀。然亦纵舍(2),时有大贷(3),下吏以此为尽力。  (1)少爱利:言仁爱而利人为少。(2)纵舍:放纵。(3)大贷:宽容于人。  长陵大姓尚方禁少时尝盗人妻(1),见斫,创著其颊。府功曹受赂,白除禁调守尉(2)。博闻知,以它事召见,视其面,果有瘢。博辟左右问禁(3):“是何等创也?”禁自知情得,叩头服状。博笑曰:“丈夫固时有是(4)。冯翊欲洒(洗)卿恥,抆拭用禁(5),能自效不(否)?”禁且喜且惧,对曰:“必死(6)!”博因敕禁:“毋得泄语,有便宜,辄记言。”因亲信之以为耳目。禁晨夜发起部中盗贼及它伏奸,有功效。博擢禁连守县令。久之,召见功曹,闭阁数责以禁等事,与笔札使自记,“积受取一钱以上,无得有所匿。欺谩半言,断头矣!”功曹惶怖,具自疏奸臧(赃),大小不敢隐。博知其对以实,乃令就席,受敕自改而已。投刀使削所记,遣出就职。功曹后常战栗,不敢磋跌(7),博遂成就之(8)。  (1)长陵:县名。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尚方禁:姓尚方,名禁。(2)白:报告;申请。除:任命。(3)辟(pì):屏除。(1)有是:谓有这种**之事。(5)抆拭:揩,擦。禁:当为“卿”(王念孙说)。(6)必死:言一定尽死力。(7)磋(cuō)跌:失足。比喻失误。(8)成就:指拔擢。  迁为大司农(1)。岁余,坐小法,左迁犍为太守(2)。先是南蛮若儿数为寇盗(3),博厚结其昆弟,使为反间,袭杀之,郡中清。  (1)大司农:官名。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九卿之一。(2)犍为:郡名。治僰道(在今四川宜宾西南)。(3)若儿:南方某少数民族的酋长。  徙为山阳太守(1),病免官。复征为光禄大夫,迁廷尉(2),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3)。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4),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5)。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6)。”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1)山阳:郡名。治昌邑(在今山东金乡西北)。(2)廷尉:官名。掌刑狱。九卿之一。(3)谳(yán):议罪。(4)耳剽:犹耳学。凭耳闻而得。(5)人事:谓人情事理。(6)覆意:再行臆断。  久之,迁后将军,与红阳侯立相善(1)。立有罪就国,有司奏立党友,博坐免。后岁余,哀帝即位,以博名臣,召见,起家复为光禄大夫,迁为京兆尹(2),数月超为大司空(3)。  (1)立:王立。(2)京兆尹:官名。长安以东为其辖区,职掌相当于郡太守。治所在长安。(3)大司空:官名。西汉晚期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初,汉兴袭秦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至武帝罢太尉,始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非有印缓官属也。及成帝时,何武为九卿(1),建言“古者民朴事约(2),国之辅佐必得贤圣,然犹则天三光,备三公官,各有分(份)职。今未俗之弊,政事烦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废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职授政,以考功效。”其后上以问师安昌侯张禹,禹以为然。时曲阳侯王根为大司马票(骠)骑将军,而何武为御史大夫。于是上赐曲阳侯根大司马印绶,置官属,罢票(骠)骑将军官,以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列侯,皆增奉(俸)如丞相,以备三公官焉。议者多以为古今异制,汉自天子之号下至佐史皆不同于古,而独改三公,职事难分明,无益于治乱。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鸟”,鸟去不来者数月,长老异之。后二岁余,朱博为大司空,奏言“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由)时务。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今更为大司空,与丞相同位,未获嘉祐。故事,选郡国守相高第为中二千石,选中二千石为御史大夫,任职者为丞相,位次有序,所以遵圣德,重国相也。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为丞相(3),权轻,非所以重国政也。臣愚以为大司空官可罢,复置御史大夫,遵奉旧制。臣愿尽力,以御史大夫为百僚率。”哀帝从之,乃更拜博为御史大夫。会大司马喜免,以阳安侯丁明为大司马卫将军,置官属(4),大司马冠号如故事。后四岁,哀帝遂改丞相为大司徒,复置大司空、大司马焉。  (1)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2)约:少也。(3)更:经历。(4)置:”罢”字之误(吴恂说)。  初,何武为大司空,又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1)’,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重职大。《春秋》之义,用贵治贱(2),不以卑临尊。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失位次之序,臣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奏可。及博奏复御史大夫官,又奏言:“汉家至德溥(普)大,字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故事居部九岁举为守相,其有异材功效著者辄登擢,秩卑而赏厚,咸劝功乐进(3)。前丞相方进奏罢刺史,更置州牧,秩真二千石,位次九卿。九卿缺,以高弟(第)补,其中材则苟自守而已,恐功效陵夷(4),好轨(宄)不禁。臣请罢州牧,置刺史如故。”奏可。  (1)“咨十有二牧”:见《书·虞书·舜典》。咨(zì):征询,商量。(2)用贵治贱:语见《谷梁传》昭公四年。(3)劝功:谓自劝勉而立功。(4)陵夷:逐渐废替。  博为人廉俭,不好酒色游宴。自微贱至富贵,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夜寝早起,妻希见其面。有一女,无男。然好乐士大夫,为郡守九卿,宾客满门,欲仕宦者荐举之,欲报仇怨者解剑以带之。其趋事待士如是,博以此自立,然终用败。  初,哀帝祖母定陶太后欲求称尊号(1),太后从弟高武侯傅喜为大司马,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持正议。孔乡侯傅晏亦太后从弟,谄谀欲顺指(旨),会博新征用力京兆尹,与交结,谋成尊号,以广孝道。繇(由)是师丹先免,博代为大司空。数燕(宴)见奏封事(2),言“丞相光志在自守,不能忧国;大司马喜至尊至亲,阿党大臣,无益政治。”上遂罢喜遣就国,免光为庶人,以博代光为丞相,封阳乡侯(3),食邑二千户。博上书让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而独臣过制,诚惭惧,愿还千户。”上许焉。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孔乡侯晏风(讽)丞相,令奏免喜侯。博受诏,与御史大夫赵玄议,玄言“事已前决,得无不宜(4)?”博曰:“已许孔乡侯有指(旨)。匹夫相要,尚相得死(5),何况至尊?博唯有死耳!”玄即许可。博恶独斥奏喜,以故大司空氾乡侯何武前亦坐过免就国,事与喜相似,即并奏:“喜、武前在位,皆无益于治,虽已退免,爵土之封非所当得也。请皆免为庶人。”上知傅太后常怨喜,疑博、玄承指(旨),即召玄诣尚书问状。玄辞服,有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6)。宣等劾奏:“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诚奉公,务广恩化,为百寮(僚)先,皆知喜、武前已蒙恩诏决,事更三赦(7),博执左道,亏损上恩,以结信贵戚,背君乡(向)臣,倾乱政治,奸人之雄,附下罔上,为臣不忠不道;玄知博所言非法,枉义附从,大不敬;晏与博议免喜,失礼不敬。臣请诏谒者召博、玄、晏诣廷尉诏狱。”制曰:“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右将军望等四十四人以为“如宣等言,可许。”谏大夫龚胜等十四人以为(8)“《春秋》之义,奸以事君(9),常刑不舍(10)。鲁大夫叔孙侨如欲颛(专)公室,谮其族兄季孙行父于晋,晋执囚行父以乱鲁国,《春秋》重而书之(11)。今晏放命圮族(12),干乱朝政,要大臣以罔上(13),本造计谋,职为乱阶(14),宜与博、玄同罪,罪皆不道。”上减玄死罪三等,削晏户四分之一,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博自杀,国除。  (1)定陶太后:即定陶傅太后。(2)宴见:趁闲进见皇帝。(3)阳乡:《表》作“杨乡”。(4)得无不宜:是否不当。(5)尚相得死:当作“尚得相死”(王念孙说)。(6)彭宣:本书卷七十一有传。(7)更:经过。(8)龚胜:本卷七十二有传。(9)奸以事君:语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10)舍:置也。(11)叔孙侨如谮季孙行父之史事,详见《左传》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即叔孙宣伯。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即季文子。宣伯之族兄。杨树达曰:“晏与喜为兄弟,故以侨如、行父事为比。”(12)放命:放弃教令。圮(pǐ)族:毁其族类。(13)要(yāo):要挟。 (14)职:主也。  初,博以御史为丞相,封阳乡侯,玄以少府为御史大夫,并拜于前殿,延登受策,有音如钟声。语在《五行志》。  赞曰:薛宣、朱博皆起佐史,历位以登宰相。宣所在而治,为世吏师,及居大位,以苛察失名(1),器诚有极也(2)。博驰骋进取,不思道德,已亡(无)可言(3),又见孝成之世委任大臣,假借用权(4)。世主已更(5),好恶异前,复附丁、傅,称顺孔乡(6)。事发冗诘,遂陷诬罔,辞穷情得,仰药饮鸩(7)。孔子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8)!”博亦然哉!  (1)苛:细也。(2)极:谓一定的限度。(3)已无可言:谓已不足道。(4)假借用权:意谓玩弄权术。(5)更:改也。(6)称顺:苟合之意。孔乡:孔乡侯傅晏。(7)仰药:仰头饮药。(8)“久矣哉”二句:见《论语·子罕篇》。由:子路,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