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书 >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第四十二(2/2)

,租税禄赐皆以布帛及谷。使百姓一归于农,复古道便。  (1)吏卒徒:卒,谓正卒调至铁官署操作者;吏,谓长丞官吏;徒,谓刑徒(陈直说)。(2)一岁工十万人已上三句:谓一个中等农业劳动力,可以供养七人,十万人不事农业,则受饥者达七十万。(3)十二之利:十分之二的利息。(4)捽(zú):拔去。杷(pá)土:用手挖泥土。(5)胼胝(piánzhī);手掌与足底因体力劳动而磨成老茧。(6)稿:禾干。(7)乡部:指乡吏。(8)贱卖以贾:谓将田贱卖与人而经商。(9)采珠玉金银铸钱之官:陈直说:“汉安(当作采)金官,仅有桂阳郡一处,另鄱阳有黄金采,银官未详,疑包括在铜官之内,采珠玉官亦不见于《地理志》,疑珠崖郡有采珠官。”(10)租铢之律:租税之法皆依田亩,不得杂计百物之铢两(谚师古说)。  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1),以宽繇(徭)役。又诸宫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无)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戊卒,乘北边亭塞候望(2)。  (1)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周寿昌曰:“《元纪》初元三年六月诏:‘罢甘泉、建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名省费。’其长乐卫属太后,自不能省也。”卫:卫士。(2)乘:登也。北边亭塞。汉代于北边相距十里许置一烽火台,称坠,或称亭;又在距离百里险要处设障,或塞。  又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1),家亡(无)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禹又言:  (1)诸曹、侍中:皆加官。诸曹受理尚书事。侍中,侍从皇帝,出入宫廷。  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汗(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1)。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2),疑者以与民(3),亡(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四百,与刑错(措)亡(无)异(4)。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纵)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5),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伏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6),以为右职(7);奸轨(宄)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8),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无)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悻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官。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髠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9),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10),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桀(杰)(11),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坏败,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12),诛不行之所致也。  (1)禁锢:限制不得为官。(2)白:明也。(3)疑者以与民:意谓疑狱听从民意处理,(4)措:废置不用。(5)一切之变:谓权时之变法。(6)上府:上级政府。(7)右职:高职。(8)操切:谓执法苛刻。(9)黥、劓、髠、钳:皆刑罚名。黥,刺面涂墨。劓,削鼻子。髠,割须发。钳,用铁钳束颈。陈直说:“汉代奴婢与徒隶性质不同,奴婢遇赦,始可为庶人。徒之刑期既满,何可为达官。”故言受刑者犹复可为政。(10)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役使他人。形容骄横的神态。(11)置富:致富。(12)相守:诸侯王相、郡太守。崇:尚也。  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臧(赃)者,辄行其诛,亡(无)但免官(1),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悌),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孔子,匹夫之人耳,以乐道正身不解(懈)之故,四海之内,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无)所折中(2)。况乎以汉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秉万乘之权,因天地之助,其于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冶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坠)(3)。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1)无但:不但。(2)微:没有。折中:犹言取正,用为判断事物的标准。(3)决流:决欲流之水。抑坠:抑将坠之物。  陛下诚深念高祖之苦(1),醇(纯)法太宗之治(2),正己以先下,选贤以自辅,开进忠正,致诛奸臣,远放谄佞,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3),绝郑声(4),去甲乙之帐(5),退伪薄之物,修节俭之化,驱天下之民皆归于农,如此不解(懈),则三王可侔,五帝可及。唯陛下留意省察,天下幸甚。  (1)苦:指取夭下之艰难。(2)太宗:指汉文帝。(3)倡:古代称乐人为倡。(4)郑声:指淫荡之音。(5)甲乙之帐:汉武帝造甲乙之帐,甲帐以居神,乙帐以自居。这里是指迷信鬼神。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稀)幸御者,乃省建章、甘泉宫卫卒(1),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2)。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3),定汉宗庙迭毁之礼(4),皆未施行。  (1)卫卒:汉代守卫宫殿陵庙的卫士。(2)诸侯王庙:设在诸侯王国的宗庙。(3)郡国庙:设在各郡国的汉宗庙。(4)宗庙迭毁之礼:古代帝王皆建祖庙,定为七个;过了七数,则更迭废毁。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1),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2)。禹卒后,上追思其议,竟下诏罢郡国庙,定迭毁之礼。然通儒或非之,语在《韦玄成传》。  (1)为御史大夫数月卒:据《百官表》,贡禹以初元五年六月为御史大夫,十二月卒。(2)东郡:郡治濮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东郡都尉:官名。掌郡军事。  两龚皆楚人也(1),胜字君宾,舍字君倩。二人相友,并著名节,故世谓之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胜为郡吏,舍不仕。  (1)楚人龚胜彭城人,龚舍武原人,并隶楚王国。  久之,楚王入朝,闻舍高名,聘舍为常侍,不得已随王归国,固辞,愿卒学(1),复至长安。而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尉,一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材,为重泉令(2),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3),哀帝自力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4),有诏皆证。胜曰:“窃见国家征医巫,常为驾,征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邪?”胜曰:“唯唯(5)。”有诏为驾。龚舍、侯嘉至,皆为谏大夫。宁寿称疾不至。  (1)卒学:谓完成学业。(2)重泉:县名。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南。(3)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4)亢父:县名。在今山东济宁市南。济阴:郡名。治定陶(在今山东定陶西北)。(5)唯唯:谦逊的应答。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现),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1)。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2),徒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3)。胜言董贤乱制度(4)。繇(由)是逆上指(5)。  (1)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由此可知两龚与王、贡合传之旨。(2)丞相司直:官名。巫相的属官。(3)给事中:侍从皇帝左右。(4)董贤:本书《佞幸传》有其传。(5)逆上指:违背皇帝的意旨。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1),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2),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以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3)。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夏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无)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4)?”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5)。”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6)。”胜以手推常曰:“去!”  (1)王嘉: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2)罔上:欺骗皇帝。(3)鲍宣;本卷下文有其传。孔光: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4)何从:谓从何议。(5)通劾之:谓其一并劾奏。(6)如奏:谓如尚书所劾奏。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否)(1),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2):“去!是时之变(3)。”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4),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  (1)不(fǒu):同“否”。(2)疾,急也。(3)是时之变:言时人意自变耳,礼不变也(谚师古说)。(4)何若:当作“何苦”。犹言何苦违众立异(吴恂说)。(5)申徒狄:殷末之介士。相传他不忍见纣乱,抱石自沉于河。  先是常又为胜道高陵有子杀母者(1)。胜白之,尚书问:“谁受(2)?”对曰:“受夏侯常。”尚书使胜问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3),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4),妄作触罪(5)。”胜穷,亡(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污)辱朝廷。事下御史中丞(6),召洁问,劾奏“胜吏二千石,常位大夫(7),皆幸得给事中;与论议,不崇礼义,而居公门下相非恨,疾言辩讼,惰谩(慢)无状(8),皆不敬。”制曰:“贬秩各一等。”胜谢罪,乞骸骨。上乃复加赏赐,以子博为侍郎,出胜为渤海太守。胜谢病不任之官,积六月免归。  (1)高陵:县名。今陕西高陵县。(2)谁受:言闻之于谁。(3)白衣:谓庶人。(4)详:审也。(5)妄作触罪:谓亡自发作而触罪。(6)御史中丞:官名,属御史大夫。(7)大夫“前云博士,后云大夫。博士可称大夫。博士其官,大夫其秩位。(8)惰慢:轻慢欺妄。无状:无善状。  上复征为光禄大夫。胜常称疾卧,数使子上书乞骸骨,会哀帝崩。  初,琅邪邴汉亦以清行征用(1),至京兆尹,后为太中大夫。王莽秉政,胜与汉俱乞骸骨。自昭帝时,涿郡韩福以德行征至京师(2),赐策书束帛遣归。诏曰:“朕闵(悯)劳以官职之事,其务修孝弟以教乡里。行道舍传舍(3),县次具酒肉(4),食(饲)从者及马(5)。长吏以时存问,常以岁八月赐羊一头,酒二斛。不幸死者,赐复衾一,祠以中牢(6)。”于是王莽依故事,白遣胜、汉。策曰:“惟元始二年六月庚寅(7),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罢(8)。太皇太后使谒者仆射策诏之曰(9):盖闻古者有司年至则致仕(10),所以恭让而不尽其力也。今大夫年至矣,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其上子若孙若同产、同产子一人(11)。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赐帛及行道舍宿(12),岁时羊酒衣衾,皆如韩福故事。所上子男皆除为郎。”于是胜、汉遂归老于乡里。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13),为官不肯过六百石,辄自免去,其名过出于汉。  (1)邴汉:字游君。历任光禄大夫、京兆尹、太中大夫。(2)韩福:涿郡人,韩婴之后(杨树达说)。(3)舍传舍:止宿于传舍。(4)县次具酒肉:道次给酒肉。(5)饲(sì):以食物给人吃。(6)中牢:猪羊二牲。(7)元始二年:即公元二年。(8)青艾:年寿长久,老人的通称。(9)谒者仆射:官名。属郎中令。(10)致仕:退职。(11)同产:指兄弟。同产子:兄弟之子。(12)舍宿:宿于传舍。(13)曼容:姓邴,名丹。见本书《儒林传》。  初,龚舍以龚胜荐,征为谏大夫,病免。复征为博士,又病去。顷之,哀帝遣使者即楚拜舍为泰山太守(1)。舍家居在武原(2),使者至县请舍,欲令至廷拜授印授(3)。舍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县官(4)?”遂于家受诏,便道之官。既至数月,上书乞骸骨。上征舍,至京兆东湖界(5),固称病笃。天子使使者收印缓,拜舍为光禄大夫。数赐告,舍终不肯起,乃遣归。  (1)即:犹“就”。泰山:郡名。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市东)。(2)武原:县名。在今江苏邱县西北。(3)廷:县廷。授:当作“受”。(4)官:指官舍。(5)湖:县名。在今河南灵宝县西。  舍亦通《五经》,以《鲁诗》教授。舍、胜既归乡里,郡二千石长吏初到官皆至其家,如师弟子之礼。舍年六十八,王莽居摄中卒(1)。  (1)居摄:孺子刘婴在位年号,共二年(公元6——7年)。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师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1),胜称疾不应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缓,安车驷马迎胜,即拜,秩上卿,先赐六月禄直(值)以办装,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胜里致诏(2)。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3),东首加朝服拕(拖)绅(4)。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缓,内(纳)安车驷马,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5),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6),至以印缓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即上言:“方盛夏暑热,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7)。”有诏许。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白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8),谊(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胜因敕以棺敛(殓)丧事:“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家,种柏,作祠堂(9)。”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使者、太守临敛(殓),赐复衾祭祠如法。门人衰绖治丧者百数(10)。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胜居彭城廉里(11)。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1)讲学祭酒:学官名。(2)行义诸生:谓行义之诸生。(3)牖(yòu):窗。(4)绅:古代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拖绅:拖着衣带。(5)使君:对使者之敬称。(6)要:犹“挟”。要说(shuì):谓挟玉莽威势以说之。(7)须:待也。(8)入地:谓死。(9)“衣周于身”等句:谓不要随俗动家土而种柏、作祠堂。顾炎武云:古人族葬。胜必已自有墓,若随俗人之意,更于冢上种柏、作祠堂,则是动吾冢也。盖以朝代迁革,一切饰终之礼,俱不欲用。(10)衰绖(cuīdié):丧服。古人丧服胸前所缀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称衰,围在头上与腰间的散麻绳称绖。因衰、绖为丧服的主要部分,故以此称丧服。(11)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1)。好学明经,为县乡啬夫(2),守束州丞(3)。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大司马卫将军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椽(4),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岁余。丞相司直郭钦奏“宣举错(措)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5)。行部乘传去法驾(6),驾一马(7),舍宿乡亭,为众所非。”宣坐免。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  (1)渤海:郡名。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北)。高城:县名。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2)啬夫:秦汉时的乡官,掌管诉讼和赋税。(3)束州:县名。在今河北清县西。(4)何武: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5)过诏条:谓超出诏定的六条之外。(6)法驾:法定的车驾。(7)驾一马:驾一马之车,为庶人所乘之轺车。  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可马傅喜始执正议(1),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2),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曰(3):  (1)孔光:本书卷八十一有其传。师丹:本书卷八十六有其传。傅喜:本书卷八十二有其传。(2)董贤:本书《佞幸传》有其传。(3)上书谏曰:上文为鲍宣《谏哀帝书》。  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1),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无)度,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徽,陛下所亲见也,今奈何反复剧于前乎(2)!朝臣亡(无)有大儒骨鲠(3),白首耆艾,魁垒之士(4);论议通古今,喟然动众心(5),忧国如饥渴者,臣未见也,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下(6),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能,谓智者为不能。昔尧放四罪而天下服(7),今除一吏而众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8)。请寄为奸(9),群小日进。国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岁增于前。  (1)塞:满也。(2)居:增也,甚也。(3)骨鲠:喻刚直。(4)魁垒:谓正直磊落。(5)喟然:叹息貌。(6)敦:偏爱。省户:即禁门。因避汉成帝王皇后父禁之讳,改禁为省。 (7)放四罪: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8)赏人反惑:意谓赏人不当,故天下疑惑。(9)请寄:谓私下请托。  凡民有七亡(1):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县官重责更赋税(2);二亡也;贪吏并公,受取不已(3),三亡也;豪强大姓蚕食亡(无)厌,四亡也;苛吏繇(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部落鼓鸣,男妇遮列(4),六亡也;盗贼劫略,取发财物,七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二死也;冤陷亡(无)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仇相残,五死也;岁恶饥饿,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而无一得,**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刑措,诚难。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5)?群臣幸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化者邪?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6),为奸利而已。以苟容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7),谓如臣宣等为愚。陛下擢臣岩穴(8),诚冀有益豪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太)官(9),重高门之地哉(10)!  (1)亡:谓失业。(2)县官:指官府。更赋:由更卒之役的代役钱转化的一种赋税。(3)贪吏并公,受取不已:谓贪官污吏假公济私。并:依也。(4)部落鼓鸣,男妇遮列:闻部落鼓声以为有盗贼,男女皆为遮列追捕。部落:聚居的地方或部族。(5)公卿:指朝廷之三公九卿。守相:“指郡太守、诸侯王相。(6)称宾客:意谓满足宾客之私欲。(7)拱默尸禄:意谓做官不办事而白得俸禄。拱默:拱手而默然无言,即无所作为。 (8)岩穴:指隐居。(9)太官:指太官令。主膳食,属少府。(10)重:疑为“踵”。吴恂曰:“‘重’为‘踵’字烂文。踵者践履之谓,孟子踵门而见文公是也。”高门:殿名。在未央官中。  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下为黎庶父母(1),为天牧养元元(2),视之当如一,合《尸鸠》之诗(3)。今贫民菜食不厌(餍)(4),衣又穿空(5),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奈何独私养外亲与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大万数(6),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7),苍头庐儿皆用致富(8)!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亡(无)功而封。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9),而望天说(悦)民服,岂不难哉!  (1)黎庶:指平民。(2)元元:指老百姓。(3)《尸鸿》:《诗·曹风·尸鸠篇》。《尸鸠》:“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言尸鸠养其七子,公平对待,君之待民,也当如此。(4)餍:饱也,足也。(5)空:孔也。(6)大万:即分;万万。(7)浆酒霍肉:谓视酒如浆,视肉如霍(豆叶)。杨树达以为,“霍”当假为“”(肉羹)。可备一说。(8)苍头庐儿:官署内的仆役。(9)取非其官,官非其人;意谓此官不当加于此人,此人不当受于此官。  方阳侯孙宠、宜陵侯息夫躬辩足以移众(1),强可用独立(2),奸人之雄,或(惑)世尤剧者也(3),宜以时罢退。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就师傅(4)。急征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故大司空何武、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5),位皆历三公,智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6)。龚胜为司直(7),郡国皆慎选举(8),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9),可大委任也。陛下前以小不忍退武等(10),海内失望。陛下尚能容亡(无)功德者甚众,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见谴,下之黎庶怨恨,次有谏争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也。臣虽愚赣,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太官,广田宅,厚妻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诚迫大义,官以谏争(诤)为职,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呐(讷)钝于辞(11),不胜倦倦(12),尽死节而已。  (1)孙宠:曾任骑都尉,与息夫躬告东平王反谋,封方阳侯。自夫躬:本书卷四十五有其传。移众:意谓扰乱人心。(2)强:谓作风倔强。用:以也。(3)惑世:欺世。(4)休:退也。(5)经皆更博士:经学上都经过教诲。谓经学有师法。(6)图:谋也。(7)司直: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8)郡国皆慎选举:意谓龚胜为司直,守正不阿,郡国惧为所举奏,故皆慎于选举。(9)委辅官:谓平准与均输令(陈直说)。(10)小不忍:小有不快而不能忍之。(11)讷纯于辞:谓不善于言辞。(12)惓惓(quán quán):同“拳拳”。  恳切之意。上以宣名儒,优容之(1)。  (1)优容:宽容,宽假。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1),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2)。宣复上书言(3):  (1)行筹:指当时关东民传行西王母之筹。参见《哀帝纪》。(2)黄门郎:官名。秦汉郎官给事黄闼(官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3)上书言:下文为鲍宣《请求罢免董贤书》。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日蚀于三始(1),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2),何况于日亏乎!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帝仄(侧)素餐之人(3),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翕然,莫不说(悦)喜。天人同心,人心说(悦)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干日(4),连阴不雨,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1)三始:谓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即元旦。(2)正月朔日:正月初一日,即旧历元旦。元旦恐毁败器物,古今民俗如此。(3)素餐:只会吃闲饭。(4)干:干犯。  侍中附马都尉董贤本无霞莩之亲(1),但以令色谀言自进(2),赏赐亡(无)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暴室(3)。贤父子坐使天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4)。上冢有会,辄太官为供(5)。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仇海内,免遣就国,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6),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  (1)葭莩:芦之白皮。喻轻薄而附着。(2)令色谀言:即巧言令色。假装和善,花言巧语。(3)并合三第尚以为小二句:颜师古说,“时以三第总为一第赐贤,犹嫌狭小,复取暴室之地以增益之。”暴室:织造处,在织室令署中。(4)行夜:打更。(5)为供:为之供具。(6)不者:否则。  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可皆免以视(示)天下。复征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易视(1),以应天心,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  (1)易视:改变看法。  高门去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1),欲使海濒仄(侧)陋自通,远矣!愿赐数刻之间(2),极竭毣毣之思(3),退入三泉(4),死亡(无)所恨。  (1)高门去省户数十步等句:官居高门的鲍宣欲求见身在宫禁的哀帝,虽然仅距数十步,但二年未被考虑。(2)间:间隙。(3)毣毣(màomào):谨愿貌。(4)退入三泉:谓死。三泉:三重之泉,谓地之深处。  上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1)。拜宣为司隶(2)。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为司隶,官比司直(3)。  (1)旬月:一个月。(2)司隶: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及所辖附近各郡。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3)司直:即丞相司直。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1),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2),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3)。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4),欲捕从事(5),闭门不肯内(纳)。宣坐距(拒)闭使者,亡(无)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6),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干余人。朝日(7),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髠钳。宣既被刑,乃徒之上党(8),以为其地宜田牧,又少豪俊,易长雄(9),遂家于长子(10)。  (1)驰道:秦汉君主驰走车马之道。诸使有制可行驰道,但不得行于驰道中央。(2)钩止:拘留。(3)摧辱丞上:疑其上有“以”字(王念孙说)。《御览》职官部四十八引此正作“以摧辱丞相,事下御史”。(4)官:官舍。(5)从事:此指司隶的属官从事。(6)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7)朝日:谓入朝之日。(8)上党:郡名。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9)易长雄:易于为长帅与雄杰。(10)长子:县名。今山西长子西南。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讽)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杰),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1),兴与宣女婿许钳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2),坐系狱,自杀。  (1)名捕:指名逮捕。(2)不知情: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以上皆应知情,知情者应坐罪,不知情者不坐。  自成帝至王莽时,清名之士,琅邪又有纪追王思(1),齐则薛方子容,太原则邮越臣仲、郇相稚宾,沛郡则唐林子高、唐尊伯高,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2)。  (1)纪逡王思:姓纪,名逡,字王思。后皆以姓名字为序。(2)饬:谨慎。  纪逡、两唐皆仕王莽,封侯贵重(1),历公卿位。唐林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唐尊衣敝履空(2),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1)封侯:纪逡封封德侯,唐林封建德侯,唐尊封平化侯,见《王莽传》。(2)衣敝履空:穿敝衣,着破鞋。  郇越、相,同族昆弟也,并举州郡孝廉茂材,数病,去官。越散其先人訾(资)千余万,以分施九族州里,志节尤高。相王莽时征为太子四友,病死,莽太子遣使说以衣衾(1),其子攀棺不听,曰:“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京师称之。  (1)裞(shuī):旧时赠送死者衣被称裞。  薛方尝为郡掾祭酒,尝征不至,及莽以安车迎方,方因使者辞谢曰:“尧舜在上,下有巢由(1),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2)。”使者以闻,莽说(悦)其言,不强致。方居家以经教授,喜属文,著诗赋数十篇。  (1)巢由:巢父、许由。相传为尧舜时之隐士。(2)小臣:其上原有“亦犹”二字。言小臣之慕许由,亦犹明主之慕唐虞(王念孙说)。箕山:相传为许由隐居之处。  始隃麋郭钦(1),哀帝时为丞相司直,奏免豫州牧鲍宣、京兆尹薛修等,又奏董贤,左迁卢奴令(2),平帝时迁南郡太守(3)。而杜陵蒋诩元卿为兖州刺史(4),亦为廉直为名。王莽居摄,钦、诩皆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卒于家。  (1)隃麋:县名。在今陕西千阳东南。(2)卢奴:县名。今河北定县。(3)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4)兖州:地当今山东省中西部。  齐栗融客卿、北海禽庆子夏、苏章游卿、山阳曹竟子期皆儒生(1),去官不仕于莽。莽死,汉更始征竟以为丞相(2),封侯,欲视(示)致贤人,销寇贼。竟不受侯爵。会赤眉入长安(3),欲降竟(4),竟手剑格死。  (1)北海:郡名。治营陵(在今山东潍坊市西南)。山阳:县名。在今河南焦作市东。(2)更始:指更始帝刘玄(?—公元25)。(3)赤眉:赤眉军,新莽末年的一支壮大的起义队伍。(4)降:招降。  世祖即位(1),征薛方,道病卒。两龚、鲍宣子孙皆见褒表,至大官。  (1)世祖: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前6—公元57)。  赞曰:《易》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1)”,言其各得道之一节,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故曰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返),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2)!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贡之才,优于龚、鲍。守死善道,胜实蹈焉(3)。贞而不谅,薛方近之(4)。郭钦、蒋诩好遁不汗(污)(5),绝纪、唐矣(6)!  (1)“君子之道”等句:见《易·系辞上》。谓发迹虽异,同归于道(颜师古说)。(2)怀禄耽宠:留恋禄位,沉溺宠幸。失其世:意谓或得罪而被诛灭。(3)守死善道二句:《论语·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邪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班氏此处意谓龚胜不受莽官,是实践孔子之言。(4)贞而不谅二句:《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贞而不谅:谓讲大信,不讲小信。班氏此处意谓薛方引许由为喻,近乎此义。(5)遁而不污:遁逃浊乱,不污情节。(6)绝:谓相差悬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