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奥数的逻辑(1/2)

    奥数的逻辑

    2009年5月31日上午,我作为特约评论员参加了由黑龙江卫视和语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大型教育话题讨论节目《问教》。主持人是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讨论的话题相当有趣,即“奥数”——奥林匹克数学该不该被打倒?

    节目开头是请曾发出“奥数太毒,毒过了黄赌毒”之观点的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确认其真假。杨教授回答说:“是我写的一篇博文,结果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事态的发展是完全超乎我的预料的,我原来以为不会有很多人关注这篇文章。”他接着说:“奥数试题被很多数学家称之为数学杂技,它是远远超过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特定的技巧性非常高的题,或者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偏题、怪题、难题,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实际好处。”

    之前新浪网搞了一次调查:觉得奥数比黄赌毒还厉害,要坚决撤销的占67%以上;认为需要改革,但并没有形容得这么可怕的占22%左右;坚决反对的占8.8%,还有不置可否的。另外,有一个资料显示,只有3%的孩子是适合于奥数的神童。在座的观众当中,多数家长表示,他们也是无奈地让孩子上奥数班的。家长们感到无奈的理由简直是被迫或从众的,如数学老师推荐孩子上辅导班,其他孩子也上类似的课。

    背景果然与升学有关。如果在奥数上取得好成绩,就有可能被保送到名牌大学。节目还邀请了2008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冠军张瑞祥。小张获得金牌,人大附中毕业后直接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他跟奥数的缘分与大部分家长、孩子截然不同。他表示,“因为我当时就是很喜欢数学,小时候比较喜欢玩一些东西,就发现有的跟数学有关,它蕴含着很奇妙的数学思想;数学竞赛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用你已学过的尽可能少的知识来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所以这个竞赛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培养你的思维能力”,小张毫不犹豫提出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即使奥数与升学无关,我也一定会学奥数的,希望将来成为真正的数学家”。

    我在日本上初中的时候参加过奥数学习。我数学水平在班里没那么突出,只是觉得很有趣就报名了。我们班里只有5%的同学自愿参加奥数学习,根本不是义务性的,也没有什么专门为奥数开的辅导班,顶多是跟数学老师的个人辅导。从结果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