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农桑辑要 > 播种·黍穄稗附

播种·黍穄稗附(1/2)

    【原文】

    《齐民要术》①:凡黍穄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②为次;谷底为下。地必欲熟。再转③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一亩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釐釐④,种黍时。”燥湿候黄场,种讫不曳挞。今时屯子⑤也。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⑥日”种之,万不失一⑦。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仿此⑧。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⑨。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刈穄欲早,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谚曰:“穄青喉,黍折头。”⑩皆即湿践。久积则浥郁,燥践多兜牟。穄,践讫即蒸而哀於劫反之。不蒸者,难舂,米碎,至春又土臭。蒸则易舂,米坚;香气经夏不歇也。黍,宜晒之令燥。湿聚则郁。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难舂。

    《孝经援神契》云:黑坟宜黍。

    《氾胜之书》曰: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伤无实。黍心初生,畏天露。令两人对持长索,概去其露,日出乃止。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

    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宜种之,备凶年。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俨,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

    《务本新书》:种“糯不换”:糯米价值比黄米价高。今有与糯米相类者,白黄米是也,旧呼“糯不换”,宜多种之,造酒为佳。【注释】

    ①引自《齐民要术·黍穄第四》。

    ②大豆底:“底”,指前茬作物。“大豆底”,今天通俗的说法,称作“大豆茬”。后文有“谷底”等说法,含义皆同。

    ③再转:“转”为耕第二遍,“再转”为耕第三遍。

    ④椹釐釐:釐釐即离离,言桑椹既多又已成熟。为时在春末、立夏以前。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谓“立夏桑椹紫熟”。立夏桑椹已到老熟期,故开始变红的时间,应在立夏前。

    ⑤屯子:应作砘子。是用二至数个小的石轮(直径约一尺余,厚约半尺),中间贯以木轴做成的农器。播种时,用牛或驴拉着,顺着播过种的耧沟碾过,可起镇压保墒的作用。

    ⑥冻树:原文和注文七处“冻树”,皆误作“炼树”。据《齐民要术》改正。

    ⑦万不失一:即依照所说的方法去做,一万次也不会有一次失误。

    ⑧言种春黍者,可在三月初二三日;种夏黍者,可在四月初三日或五月初三日。

    ⑨十月冻树宜三月播种,十一月冻树宜四月种,十二月冻树宜五月种。

    ⑩石声汉对这条农谚的译文是:“穄,在穗基部和秆相接的地方(喉),还没有完全褪色以前收割;黍,在穗子完全成熟到弯下头来时收割。”《群芳谱》说:“刈檫欲早,**分熟便刈,少迟遇风即落。”可作为这条农谚的注解。

    皆即湿践:古时将碾打脱粒称作“践”,不称“碾打”。践:即践踏。按:用牛踏场的脱粒方法,注者曾在山区某地亲见之。

    兜牟:石注:“兜牟”即头盔,最早称“胄”,更迟称“兜鍪”。是说黍穄子实干燥后,颖壳黏在子粒上,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