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 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9)

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9)(1/2)

    第一章 “红色经典”的革命电影思潮(9)

    新中国前17年的电影继承了中国三、四十年代进步电影的优良传统,反映了崭新的生活内容和美好理想。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在影片中成为创造历史的英雄;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各个方面的生活,成为创作的主体,被多侧面地搬上了银幕。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思想也带来中国电影艺术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民族特色更为浓郁,民族精神表现得更加充分。就电影创作的总体而言,洋溢着一种乐观、激昂、豪迈的基调。但是,由于受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这个期间中国电影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新中国前17年现实生活题材电影在整体上都是和时代要求相契合的,大体上如下几类:第一类型是反特题材影片,包括《羊城暗哨》(1957年出品,卢珏导演)、《徐秋影案件》(1958年出品,于彦夫导演)、《铁道卫士》(1960年出品,)《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出品,赵心水导演),《跟踪追击》(1963年出品,卢珏导演)《秘密图纸》(1965年出品,郝光导演)等。在取得这些成绩的时候,“前17年”电影的灾难依然严重。

    电影界的第一个灾难就是1951年5月**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由此又殃及《关连长》、《我们夫妻之间》等私营电影公司制作的影片,随后电影界率先开展了“文艺整风”,教育界则开始讨伐陶行知。“武训传”被批判后,电影界一片死寂,一年半内没有制作出一部故事片。

    当代电影史上最早批判的是电影《武训传》(上下集),编剧及导演是孙瑜,1950年摄制,主要演员有赵丹(武训)、黄宗英(女教师)、周伯勋(张举人)、张翼(周大)、王培(小桃)。1949年12月5日,是武训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平原省(现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训的祠堂和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