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老庄论道 > 四、庄子论人性(4)

四、庄子论人性(4)(2/2)

    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庄子对老子的这个思想有进一步的发挥。

    在庄子看来,在人类最先的时代,人们只是凭着自己的本性做事。人们做一件事,就只是做一件事,没有想着通过做这件事得到什么,没有想着通过做这件事证明什么。

    庄子认为理想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每个民众都是自然的,都是自在的,都是无所用心的,都是毫无用意的。

    到了后来,有圣人出现了,他教导民众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但是当一个人知道什么应该做的时候,知道这样做有好处的时候,他就不自然了,他也就不自在了,他就变得虚伪了。

    所以,在庄子看来,儒家讲的仁义礼智那一套,只是救治社会弊病的一个方法,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在儒家看来,应当行仁,应当行义,应当强调仁义,强调仁义就已经够了;而在道家看来,在庄子看来,讲仁义还不够,在仁义之上,更应当讲德、讲道、讲自然。

    在儒家看来,在孟子看来,人的本性是善的。而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本来就是自然的、自在的,本来就是自由的,是无所谓善与不善,无所谓恶与不恶的。

    这种自然、这种自在,庄子把它叫做常然。《骈拇》篇讲:

    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索。

    常然就是事物的本来状态,也就是事物的本然,原本就是如此。常然也是自然。一个物品或是曲,或是直,但是,曲,原本就是曲;直,原本就是直。不是人为地将其做成曲,做成直。一个物品或是圆,或是方,但圆者本来就圆,方者本来就方,不是通过人工力量而使其成为圆,成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