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周易与人生 > 第六节 谦卑礼敬(3)

第六节 谦卑礼敬(3)(2/2)

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韩诗外传》卷七)

    孙叔敖爵益高,志益下;官益大,心益小;禄益厚,施益博,可谓“内高而外卑”。这表明,谦逊柔顺之中,有刚健自强存于其中。正因为谦逊柔顺之中存有刚健自强之性,所以君子才可以效而法之,“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裒”即取也,“称”即权衡,“施”即给予。《象传》认为,君子观此“地中有山”之象,应当效而法之,取其多者,补其少者;并称量财物的多寡,公平地施之于人。

    “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是“谦”道的本质。对此,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就“内”而言,它反映了君子的一种道德修养;就“外”而言,它反映了君子的一种志向。合内外而观之,它反映了君子持中守正,顺天应时的一种人生夙求。

    先说“内”。所谓“内”,一方面是指虚己之美,亦即“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吴兢:《贞观政要?谦让》);一方面是指学人之长,亦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卫灵公》),“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虚己之美,则无骄;学人之长,则能能。

    再说“外”。所谓“外”,主要指君子顺应天道好谦恶盈的规律,而和谐天下的一种志向。这种志向虽然内在于君子的理想之中,但其流风所及,却使天下百姓受益。如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在这里,孔子之“患”,反映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忧患之心,同时也体现了其“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伟大抱负。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历次农民运动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