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中的国学智慧 > 【第八章】非主流哲学的反思(4)

【第八章】非主流哲学的反思(4)(2/2)

人也不等于是思想界的权威。还请大家放心,一个真正的圣人并没有要求你事事遵从他的教导,承认孔子为圣,也不等于孔子就会对你洗脑,只是他在这方面比较出色罢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会出现圣人,王者,比如棋王、赌圣之类的,大可以以平常心处之。

    作为大观园中的一个清纯少女,惜春当然是值得人们垂怜,但曹公也不留情地批评了她自了汉式的自寻烦恼,借探春的话说“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贾惜春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不是孤立的人,人心也不是孤立的人心;要想自己安心,必须帮助别人安心,帮助别人安心而后知道别人是怎么安心的,而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安心,而后才能真正地安心。诚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不扫天下也是不能真正把此一屋扫干净的。

    8.3 古典情怀:焦虑与矛盾中的贾政

    中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都认为真正的盛世是在尧、舜、禹、汤、文、武的时代,他们的理想就希望能再创那样的盛世。尽管可能只是“人心”中的盛世,古人还是认为这是华夏的骄傲,华夏之所以为华夏就是因为有这段历史。杜工部说“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觅尧封”,辛弃疾的朋友豪放大词人陈亮也说“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反映的正是这种历史的自豪感。《红楼梦》中的贾政正是这样的古典主义者,贾政字“存周”,说的就是这种意思。有趣的是贾赦的夫人姓邢,赦与“刑(邢)”刚好有点联系,无怪蔡元培先生说是影射“伪朝之刑部”;那么贾政的夫人姓王,“政”的最高境界就是“王政”,“王政”的代表就是西周,所谓“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者也,与贾政字“存周”刚好形成呼应。这说明了贾政的三代以上(即唐、虞、夏、商、周)的怀古情怀。

    这样的理想社会,尚贤而“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三代以上有没有存在过,暂且不论,三代以后就从来没有实现过了,清初的唐甄甚至认为“三代以下,天下帝王皆贼也”。这样,中国的古人不免形成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迷失在时间与空间的茫茫大海中。这样,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便纠缠在古典主义与现实的梦魇中,而无法解脱。不过,也不是没有任何希望,知识分子们终于找到了苦海中的若隐若现的一盏孤灯,那就是科举。科举是帝国政治与知识分子后花园的那个桥梁,也是儒家理念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有了科举,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三代以上的那种怀古梦想,有了政府的支持,也能躲在儒家典籍后面“独善其身”了。这不免让人振奋,即便是明清来华传教的西方传教士都感叹中国怎么有这么完美的一种文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