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货币、信用与商业-英-马歇尔 > 第七章 一国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弹性

第七章 一国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弹性(1/2)

    1.“国家需求弹性”这个词的意义。

    李嘉图通过自己单独一人的研究,阐明了支配一般国际贸易的原因。但其研究主要限于E与G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在这一章中,我们先仿效李嘉图的方法,然后再扩大讨论范围。李嘉图的著作主要是写给商人看的,他知道商人是会自己考虑如何把贸易扩大到两个国家以外的范围的。

    一条橡皮带的弹性可以用一定的力把它拉长的限度来计量(橡皮带的长度为已知)。所以,我们可以用进口条件的改善导致的进口货物的增加量,来计量一个国家对进口货物的需求弹性。

    我们先考虑这种情况,即只有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其中每个国家都需求另一个国家的商品,并通过这同一行动来供给自己的商品;无论怎样,在没有国际信贷的情况下,应该说一方的需求构成了另一方的供给,一方的供给构成了另一方的需求。一个国家同整个世界的贸易也是如此,现在世界各国已被世界市场联结成了一个整体。该国对外国商品有效需求的弹性,不仅取决于它的财富及其人民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弹性,而且取决于它根据外国市场的需求调节本国商品供给量的能力。

    这种情况在早期贸易中很明显,那时只有极少数商品担负得起远距离运费,各国主要是同邻国做生意。就是现在,对于贸易主要得力于特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不是人力的国家来说,这种情况仍很明显。一个国家如果其对外贸易的资源主要得自特别优越的自然条件,那么它扩大贸易额就必然会大大降低对其有利的贸易条件,因为它对自己的资源或许已经开发到了无可再开发的地步,或者因为它的出口产品只有在供给量有限的时候,才能在国外卖得高价。

    2.虽然一个富庶的大国对进口货物的大量需求往往使对外贸易条件不利于它,但其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阻止这种倾向,而且常常压过它。

    大国与小国,先进国家与落后国家,土地已集约耕种的国家与困难不在生产农产品方面而在运输方面的国家,它们的需求在性质上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穷国几乎买不起外国的东西,除非这些东西有极大的用处,而富国购买的东西有许多则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富国得自贸易的真正利益少于穷国,其原因与下面的情况相同:当一个富人与一个穷人公平合理地做交易时,即当富人用一件价值一镑的东西与穷人换取另一件价值一镑的东西的时候,富人得到的真正好处,不可能与穷人得到的好处一样多,原因很简单,对拥有很多钱的富人来说,每一英镑购买力所具有的实际效用较小。另外,富国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向穷国提供农业工具和狩猎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成倍地提高穷国的劳动效率,穷国自己却制造不出来,而富国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出从穷国那里买来的大部分东西,至少可以找到相当好的代用品。因而一般说来,中止贸易给穷国造成的真正损失要比给富国造成的损失大得多。

    因为李嘉图论述的范围较窄,所以他没有把这些差别考虑在内。但穆勒却前进了一步。他正确地指出:“享有最有利的贸易条件的国家,是这样一些国家,外国最需要它的商品,而它们却最不需要外国商品”,他接着说:“除其他结论外,由此而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富的国家得自一定对外贸易额的利益最少,其原因是,由于它们对商品的需求一般较大,因而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也就较大,这就使交换条件变得对它们自己不利。当然,它们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总和,一般说来要大于穷国,因为它们的贸易额较大,可以获得薄利多销的好处,但就个别消费品来说,其所得则较少。”①

    ①参阅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编第十八章第八节。

    这一论点,就其本身而言,是正确的,但并不全面。的确,小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对于其人口来说往往比大国大,因为小国要靠资源丰富的国家供给许多东西,因而对外国货物的需求很迫切,而富庶的大国则可以用其种类繁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许多在普通统计表中显示不出细微差别的上等土特产品,来吸引外国购买者。

    但是,穆勒的这一论点需要用另一可能会得出相反结论的论点来补充。这就是:富庶的大国有可能制造出各种新的工具和机械,各种新的舒适品和奢侈品,它往往同许多国家建立有高度发达的运输联系和商业联系,不必向充斥某种货物的市场推销这种货物。富国和穷国不是仅仅彼此进行贸易,它们还同世界上其他各国进行贸易,同穷国相比,富国具有更多的机会使自己的产品适应各种不同市场的需要。如果一个假想的英国只输出棉布,而一个假想的德国只输出亚麻布,那么,其中随便哪一国愈富,其得自对外贸易的利益肯定就愈小。但实际上,英国和德国在致富的过程中可以很容易地减少那些有可能充斥外国市场的出口货物的产量,而代之以可以满足这里或那里的稳定而有弹性的需求的商品。但在研究这种情况以前,最好是把穆勒的论点稍许引伸一下。

    让我们假定:G国与E和E′两个国家进行贸易,这两个国家除E十倍于E′,其人口也十倍于E′以外,其他一切方面都相同,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相类似,两个国家普通居民的富裕程度及其对本国不能生产的产品的渴望程度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输入总量而言,E的需求弹性就将是E′的十倍。只要E的需求有弹性,G就不会受E′需求变动的严重影响。

    这使人联想到其他一些情况,其重要性将在我们讨论特惠关税的影响时显示出来。所谓特惠关税就是对来自某个国家或某些国家的某一种物品征收十足的关税,而对来自另一些国家的同一种物品却不征税,至少是不征收十足的关税。(当然,对某些进口货物征收的保护关税是特惠关税的一种特殊形式,因为对国内生产的相同货物是不征收这种税的。)

    在所有这些研究中,重要的是要记住:一个国家对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并不仅仅依赖于它需求或供给该物品的弹性或对该物品需求或供给的反应程度。只有当所有国家在经济力量,即人口、财富和能力上相等时,一国对某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才仅仅依赖于该国需求或供给该物品的弹性。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一国对某一种物品价值的影响依赖于该国对较为有利的交换条件的总的反应能力,即依赖于它的进口额乘以其需求弹性所得的数值。如果E和E′都与G进行贸易,E的影响将十倍于E′,因为虽然两个国家的需求弹性相同,但E国的进口额是E′国的十倍。

    3.供给丰富与否是影响需求弹性的一个因素。

    实际上可以肯定,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李嘉图的两个国家之中每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一般商品的需求都有很大的弹性。即使E和G只是彼此进行贸易。如果我们把E看作是富庶的商业大国,而G代表所有的外国,那么就可以绝对肯定上述说法了。因为E肯定要输出许多物品,这些物品至少对某些外国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如果它提出的条件对买者非常不利,会立即遭到拒绝。另一方面,如果E的出售条件对买者较为有利,则可以肯定它的出口货物在某些国家的销路将有所增加。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在现代商业和现代金融市场的条件下,如果E出售货物的条件对买者较为有利,那么世界各国对其货物的需求就会大大增加;如果E坚持对自己较为有利的出售条件,则世界各国对其货物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而E一方面肯定要从世界各地输入许多物品,这些物品的出售条件如果对它不利,它会拒绝购买;另一方面,如果世界各地向它出售货物的条件更为有利,它会增加进口额。

    一个工业大国的繁荣,既依赖于人力资源,也就是依赖于其居民的十足干劲和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