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论确实性301-400(1/2)

    301.假定地球在我出生前早已存在很久这一点并不真实,人们又怎样会想像出发现这个错误?

    302.当如果没有证据可以信赖,因而不能信赖目前的证据时,说“也许我们弄错了”是没有用的。

    303.如果比方说我们一直在算错,12X12不等于144,那么为什么应该相信其他计算呢?当然这种表达是错误的。

    304.但我也并没有在乘法表上出错。我以后可以讲我现在弄糊涂了,但并不是出了错。

    305.在这里再一次需要做出类似相对论中所采取的一步。

    306.“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只手。”但是你知道“手”这个字的意思吗?不要说“我知道它现在对我所表示的意思”。难道这样使用这个字不是一件经验事实吗?

    307.而在这里奇怪的是当我完全清楚字的用法并且对此完全没有疑问时,我对我的行事方式仍然不能提供任何理由。如果我试图给出理由,我能给出1000个,但是没有一个理由同其所支持的事物一样确实。

    308.“知识”和“确实性”属于不同的范畴。它们不是两种比如说类似“猜测”和“确信”的“精神状态”。[在这里我假定:说“我知道(比如说)‘怀疑’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对我来讲是有意义的,这个句子还表明“怀疑”这个词有一种逻辑上的作用。]现在我们关心的不是确信而是知识。也就是说我们关心的是:如果作出判断是可能的,那么对于某些经验命题就不可能有任何疑问。或者说:我愿意相信并非所有具有经验命题形式的命题都是经验命题。

    309.规则和经验命题是不是相互融合?

    310.学生和教师

    学生不让人向他解释任何事物,因为他一直在提出疑问打断教师,比如说事物的存在,字词的意义等等。教师说:“不要打断我,照我讲给你的去做。直到现在你的疑问没有一点意义。”

    311.或者设想学生怀疑历史(以及任何与历史有关的东西)的真实性,甚至地球在100年前是否存在。

    312.在这里这种怀疑对我来说好像很空洞。但是这样一来难道对于历史的信念不也是空洞的吗?不是的,有许多事物同这种信念相关联。

    313.使我们相信一个命题的东西也是这种情况吗?“相信”的语法正好与被人相信的命题的语法结合在一起。

    314.设想学生真的问“即使在我转过身去的时候,即使在没有人在那里看到的时候,还有桌子在那里吗?”教师是否该让学生放心而说“桌子当然在那里!”?

    也许教师会变得有些不耐烦,但却认为学生长大后将不再提出这些问题。

    315.这就是说,教师会感到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问题。

    而如果学生怀疑自然界的均一性即归纳论证的合理性,情况也正好一样。教师会感到这只会把他和学生缠住,这种学习方式只会让学生停下来,无法取得进步。教师该是对的。情况就好像某个人在屋子里找寻某件东西,他打开抽屉看不到那件东西,然后他又关上抽屉,等待一下,再一次打开它,看看那件东西现在是否在那里,并且一直这样做下去。他没有学会找东西。同样,这个学生也没有学会怎样提问题。他没有学会我们正在力图教给他的那种游戏。

    316.而如果学生由于怀疑地球是否真的……而停止学习历史课,情况难道不是一样吗?

    317.这种怀疑并不是我们游戏中的怀疑。(但是并不像是我们选择了这种游戏!)

    1951年3月12日

    318.“问题根本不会出现”。问题的答案会勾画出一种方法的特点。但是在方法论的命题与一种方法中的命题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319.但是这样人们是不是必须说,在逻辑命题与经验命题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缺少明确性就是在规则与经验命题之间的界限上缺少明确性。

    320.我相信,在这里人们必须记住“命题”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

    321.我是说:任何经验命题都能够转化为一个公设——而这也就成了一种描述的规范。但是我甚至不太相信这一点。这个句子太空泛了。人们几乎想说“任何经验命题在理论上都能够转化为……”,但是“在理论上”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它听起来太像《逻辑哲学论》的说法了。

    322.如果学生不相信这座山在远古以前就屹立在那里,情况又是怎样呢?

    我们会说他没有理由产生这种不相信。

    323.因此合理的怀疑必须有理由吗?

    我们也许可以说:“有理性的人相信这一点。”

    324。因此我们不应当把一个无视科学证据而相信某种事物的人叫做有理性的人。

    325.当我们说我们知道……时,我们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处在我的境遇的人也会知道它,怀疑它就是一种非理性。所以摩尔也不仅想说他知道他等等,等等,而且想说任何一个处在他的境遇的有理性的人也同样知道它。

    326.但是有谁告诉我们处在这种境遇下什么才是合理的信念?

    327.因此人们也许可以说:有理性的人相信地球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他的一生是在地球表面上或靠近地球表面度过的,他从未(比如说)到过月球,他同所有其他人一样有神经系统和五脏,等等,等等。

    328.“我知道这些就同我知道我的名字叫L.W.一样。”

    329.“如果他怀疑这一点——不管‘怀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他就学不会这种游戏。”

    330.因此“我知道……”这个句子表示愿意相信某些事情。

    3月13日

    331.如果我们真正依靠信念的力量带着信心去行事,我们对于有这么多不能怀疑的事物该不该表示惊异?

    332.设想某个并不想进行哲学思考的人说:“我不知道我是否到过月球,我不记得我曾到过月球。”(为什么这个人会如此完全不同于我们?)

    首先,他怎么知道他是在月球上?他是怎样想像出这件事的?比较:我不知道我是否去过X村庄。但是如果X在土耳其境内,我也不能说这句话,因为我知道我从未去过土耳其。

    333.我问某个人:“你去过中国吗?”他回答说:“我不知道。”在这里人们一定会说:“你不知道?你有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你可能在某个时候去过那里?比如说你曾走近中国的边界?或者你的父母在你快要降生的时候曾经去过那里?”一般来说欧洲人完全知道他们是否去过中国。

    334.这就是说:只有在如此这般的情况下,一个有理性的人才怀疑这一点。

    335.法庭的审理取决于外界条件赋予供词以某种可能性。比如说某人没有父母就来到这个世界的供词在那里就不会受到考虑。

    336.但是人们认为合理或不合理的事物是有变化的。某些时期人们会把其他时期认为不合理的东西看做是合理的。反过来说也对。

    但是这里就没有一种客观特征吗?

    一些非常聪明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相信《圣经》上《创世记》里的故事,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已被证明是错误的,后者的理由早为前者所熟知。

    337.如果没有某些人们不加怀疑的事物,那么人们就不能去做实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加考察就相信某些先设的假定。当我写完信寄出的时候,我认为寄到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我预料到的事。

    如果我做实验,我就不怀疑我眼前的仪器的存在。我有很多怀疑,但是不怀疑这件事。

    如果我进行计算,我就毫无疑问地相信纸上的数字不会自动转换,我也一直信赖我的记忆力并且无条件地信赖它。在这里我的确信就同确信我从未到过月球一样。

    338.但是设想有人并不完全确信这些事情,而是说它们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还说怀疑它们没有好处。这样一个人如果处在我的境遇就会说“我到过月球是极少可能的事情”等等,等等。这些人的生活会怎样不同于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人说水在火上沸腾而不结冰是有极大可能性的事情,还说因此严格地说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这在他们的生活中会造成什么不同?难道这不仅仅是他们比别人更多地谈论某些事情吗?

    339.设想某个人要到火车站接他的朋友,而他并不去看火车时刻表并在某时去车站,却说:“我不相信火车真的会来,但我还是照样去车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常人所做的事情,但却带着怀疑或是不愿意的心情。

    340.我们以相信任何数学命题的确信程度知道A和B这些字母怎样发音,人血的颜色是什么,别人有血并且叫它“血”。

    341.这就是说,我们所提的问题和我们的怀疑依靠于这一事实,即某些命题不容怀疑,好像就是这些问题和怀疑赖以转动的枢轴。

    342.这就是说,某些事情事实上是不受怀疑的,这一点属于我们科学研究的逻辑。

    343.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根本不能研究一切事物,因此不得不满足于假定。如果我想转动门,就得把门轴固定下来。

    344.我的一生就在于我满足于承认许多事情。

    345.如果我为了知道现在那个地方是什么颜色,而向某个人问道:“你现在看见的是什么颜色?”我就不能同时怀疑我所问的人是否懂得德语,是否想欺骗我,我的记忆是否还没有忘记颜色名称的意义,还有其他等等。

    346.当我下象棋力图把某个人将死时,我不能怀疑棋子也许会自动改变位置以及同时受到记忆的耍弄而使我没有觉察到。

    1951年3月15日

    347.“我知道那是一棵树。”为什么这句话听起来就好像我不懂得似的?尽管它毕竟是个最常见的极其简单的句子?看来就好像我不能让我的精神对准什么意义似的。也就是说因为我并未找寻意义所在的焦点。一旦我想到这个句子的日常用法而不是其哲学的用法,句子的意义就立刻变得清楚和平常了。

    348.正如“我在这里”这句话只在一定的语境中才有意义,而在我对某个坐在我面前把我看得很清楚的人讲这句话时则没有意义一样,并非因为这句话是多余的,而是因为这句话的意义并不由其所在情境所决定,然而却仍然需要这类决定。

    349.“我知道那是一棵树”——这可能表示各种各样的意思:我观看一棵植物,认为是一棵幼榉,而另一个人则认为是一棵酸栗。他说“那是一棵灌木”,我说“那是一棵树”。我们在雾中看见某种东西,我们当中有人认为是个人,而另一个人则说“我知道那是一棵树”。某个人想试一个我的眼力,等等,等等。每次我宣称是树的“那个东西”都属于不同的种类。

    但是当我们更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又是什么情况呢?比如说:“我知道那个东西是一棵树。我能够看得很清楚。”——让我们假定我是在一次谈话中间说出这些话的(所以我说话是切合当时情况的),而现在我却离开一切语境一边看这棵树一边重复说这些话,我还附加一句“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同五分钟以前一样”。——如果比如我附带说我一直再次想到我的眼力不好,而这又是一种叹息,那么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