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实用主义-美-威廉·詹姆士 > 第三讲 从实用主义来考虑几个形而上学的问题

第三讲 从实用主义来考虑几个形而上学的问题(1/2)

    现在,我举些实用主义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的实例,使你们对实用主义的方法更为熟悉。我来从最枯燥的东西讲起,首先说实体问题。大家都用实体与属性的旧区别,这一区别隐藏在人类语言构造中、在语法的主语与谓语的区别中。这里有一根写黑板用的粉笔。它的形状、属性、特性、偶性、或性质——随便你用哪一个名词——都是洁白、易碎、圆柱形、在水里不溶解的、等等。但是具有这些属性的是白垩,因此,白垩就是含有这些属性的实体。同样的,这张书桌的属性,包含在“木料”这实体里,我的上衣的属性包含在“羊毛”这实体里,余可类推。白垩、木料和羊毛虽然不同,但又表现出共同性,而就这些性质来说,它们本身被认为是更原始的实体——物质的形式。物质的属性是占有空间和不可入性。同样的,我们的思想与感觉,是我们各个灵魂的性质或属性,这些灵魂是实体,然而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实体,因为它们是更深刻的实体——“精神”的形式。

    我们很早就明白,关于白垩我们所知道的是洁白和易碎,等等;关于木料,我们所知道的是可燃性与纤维的结构。每个实体为大家所知道的是一组属性;这些属性为我们的实际经验形成了这实体的唯一兑现价值。实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通过这些属性而显示出来;如果我们与这些属性隔开了,我们就不会想到实体的存在,如果上帝不断地把这些属性以同样的次序传送给我们,神奇地在某一瞬间消灭那支持这些属性的实体,我们始终不会觉察到有那么一个瞬间的,因为我们的经验本身并没有变化。由于我们人类有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惯于把名称变为实物,因此唯名主义者才主张说,实体是一个虚假的观念。现象是一组一组出现的,如白垩组,木料组,等等;每一组都有自己的名称。于是我们就把名称当作是支持一组现象的。例如,今天寒暑表的温度低,就假定是叫作“气候”这东西造成的。气候实际不过是一组日子的名称,却被当作好象是在日子的背后;一般说来,我们把名称当作实物放在具有这个名称的事实背后。但是,唯名主义者说,事物中现象的属性,决不是名称所固有的,而如果属性并非名称所固有的,也就不是任何事物所固有的了。这些属性不过是互相依附,或互相结合而已,认为存在着一种不能接近的实体,这种实体也由于支持着这种结合,从而说明了其所以能互相结合的原因,正如水泥能支持一块块的拼花地面那样,这种关于实体的观念必须予以放弃。实体这观念所表示的,仅仅是结合这件事本身。在这结合的背后并没有任何东西。

    经院哲学从常识中取得实体这个概念,把它弄得很专门,很明晰。我们既和实体割断了一切接触,对我们来说,似乎没有东西会比实体具有更少的实用主义的效果了。可是在一个实例中,经院哲学却证明了用实用主义的方法处理实体观念的重要性。我说的是关于圣餐的神秘的争论。在这里,实体似乎有很重大的实用主义的价值。那圣饼的偶然性,在圣餐里并不改变,但它却变成了基督的**;这个变化,一定只限于实体。饼的实体一定变掉了,而神妙地换成了神圣的实体,然而,它的直接的可感知的属性却没有改变。虽然属性没变,可是却已发生了巨大的差别,即受圣饼的人,吃的是神的实体。如果你们同意实体能与它的偶性分开,而与别的偶性相交换,那末,实体观念就跑到生活里来,产生重大的效果。

    这是我所知道的对于实体观念的唯一实用主义的应用;显然只有那些根据其他的理由而相信“真正存在”的人才会认真地对待它。

    贝克莱对于物质性的实体的批判,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所以他的名字一直轰传在以后所有的哲学界。贝克莱对于物质观念的处理是众所周知的,无需多说。他不但不否认我们所认识的外在世界,反而证实了它。经院派关于物质实体的观念是,它是人所不能达到的,它是在外在世界的背后,它比外在世界更深远,更真实,人们需要它来支持外在世界的,贝克莱以为,这个实体观念是一切把外在世界归结为非实在的东西中的最有效的一种。贝克莱说,废除那个实体,相信你所能了解并接近的上帝会直接给你可以感觉到的世界;你就是用他的神圣权威来证实这个世界并支持这个世界。因此贝克莱对于“物质”的批判绝对是实用主义的。物质是作为我们对于颜色、形态、硬度等等的感觉而被认识的。这些感觉是“物质”这个名词的兑现价值。物质使我们感到的差别是:因为它真实地存在,所以我们有这些感觉;它不存在,我们就没有这些感觉。这些感觉就是物质的唯一意义。因此,贝克莱并没有否认物质;他只告诉我们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就是能够感觉到的东西的真实名称。

    对于精神实体这观念给以同样实用主义的批评的,先是洛克,后是休谟。我现在只提洛克对于“个人同一性”的解释。他根据经验马上把这个观念归结为它的实用主义价值。他说“个人同一”的意思就是这种“意识”:在生命中的这一瞬间,我们能记得别的许多瞬间,并且觉得这些都是同一个人的历史的各个部分。理性主义用我们的灵魂实体的统一性来解释我们生命中的实际的连续性。但是洛克说:如果上帝要取消意识,我们会不会因为还有灵魂原则而更好些呢?如果上帝把同样的意识加到各个不同的灵魂中去,我们会不会在我们体会到自己时变得坏些呢?在洛克的时代,灵魂主要是受上帝赏罚的东西。请看洛克从这个观点进行讨论时,怎样保持这个问题的实用主义性质。

    他说:“假设一个人想象他自己的灵魂就是从前奈斯德(Nestor)或梭赛提斯(Thersites)的同一个灵魂,他难道能想象他们的行为就是他自己的,比把曾经存在过的任何别人的行为想象为自己的行为有任何更充分的理由吗?但是他一旦觉得自己意识到了奈斯德的任何行为,他就会感到他自己与奈斯德是一个人了。……赏罚的正当和公平正是建立在这种个人的同一性上。这样的想法也许是合理的:没有人会被迫对他所不知道的事情负责,但是只要他的意识责备他或原谅他,他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命运。假定一个人现在为他在另外一世的生命里所作的事而受到处罚,而他对于那一世的生命所做的事情又毫无所知,那么在这种惩罚和生来便受苦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①

    ①参看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二卷,第27章,第14节。——译者

    因此,洛克认为,个人的同一性只包含于可以用实用主义方法来规定的特殊事物中。这同一性离开了这些可证明的事实是否也可以附着在一种精神原则内,这不过是一个好奇的玄想而已。由于洛克是一个调和主义者,他无意中默认了相信在我们意识的背后有一个实质性的灵魂存在这样的一种信念。但是他的继承者休谟和在他以后的大多数的经验主义心理学家,除了把灵魂当作在我们精神生活里可证实的结合的名称外,都把灵魂否定了。他们带着它再降到经验之流中去,把它变成价值较小的“观念”及其相互间的特殊关系。正如我以前所说的关于贝克莱的物质那样,灵魂也只能好到或“真”到那种程度,而不会更多。

    说到物质性的实体,自然会令人想起“唯物主义”的理论,但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不一定和相信作为形而上学原则的“物质”联系起来。一个人可以在这种意义之下象贝克莱那样坚决地否认物质,也可以象赫胥黎那样是一个现象主义者,但在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之下他还可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用较低的现象去解释较高的现象,把世界的命运让较盲目性的部分和势力去支配。在物质这个字的更广泛意义之下,唯物主义是反对唯灵论或有神论的。唯物主义说,支配事物的是自然规律。一个人如果完全熟悉了事实就可以从其生理条件中推想出天才的最高成果来,不管是不是象唯心论者所争论的那样说自然只是为我们的心灵而存在。在任何情形之下我们的心总得去记载自然的实况,照着盲目的物理规律的运行把它记录下来。这是现代唯物主义的风貌;这种唯物主义最好叫作自然主义。与它反对的是“有神论”或在广义上叫作“唯灵论”。唯灵论说,精神不但目睹和记载事物,而且还能支配与运用事物,因此世界不是由世界的较低的要素,而是由世界的较高的要素来指导的。

    这个问题虽然时常这样地处理,但它已经变成了不过是审美偏好中的争执而已。物质是低劣的、粗糙的、愚钝的、污秽的,精神是纯洁的、高尚的、尊贵的;既然给高尚的东西以高位是与宇宙的尊严更相称,那末就必须肯定精神是支配宇宙的重大要素。把抽象原理当作最后的定论,以为在这定论前面,我们的理智就可以在一种赞赏的观照中心安理得了,这正是理性主义者的一大缺点。唯灵论,照一般所主张的那样,也许仅仅是一种对于某种事物的欣羡和对另一种事物的厌恶状态而已。我记得有一个值得尊敬的相信唯灵论的教授,他始终把唯物主义说成是“泥浆哲学”(mud-philosophy)并且因此就认为它是已经被驳倒了的。

    对于这样的唯灵论,有一个很容易的答复,斯宾塞就答复得很有效果。在他的《心理学》第一卷卷末写得很精彩的几页里,他告诉我们“物质”是这样无比的微妙,象现代科学在解释中所假定的那样,物质的运动是那样不可思议地迅速、细致、而且没有留下一点粗糙的痕迹。他指出我们人类迄今所形成的精神概念,本身太粗糙,不能概括自然界各种无比细微的事实。他说这两个名词①都不过是符号,指的是一个不可知的实在,在这种实在之中,它们的矛盾都消失了。

    ①指物质和精神。——译者

    对一种抽象的反对意见,一种抽象的回答就够了;至于那些由于蔑视物质,认为物质是粗劣的,从而反对唯物主义的人们,斯宾塞已经使他们站不住脚了。物质确是无限而不可思议地精致的。只要一个人见过一个死孩子或死父母的脸,那么物质也能在某一时间内取得那样宝贵的形式,这个简单的事实就应该使这人以后永认物质为神圣的东西了。不论生命的原则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物质总是和生命的目的合作并对生命的所有目的有用的。刚才说的那种可爱的化身,就是物质的可能性之一。

    现在就不依照呆滞的理智主义者的方式,停留在原则之中,而让我们来把实用主义的方法应用到这个问题上去。我们认为物质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世界应该为物质支配呢,还是为精神支配呢,这样一个问题究竟在目前能产生什么样的际差别呢。我以为我们可以发见这个问题在这里会表现出相当不同的性质。

    首先,我要请你们注意一个奇怪的事实。单就过去的世界而论,无论我们认为它是由物质造成的,或认为它是由一个神圣的精神创造的,一点差别也没有。

    设想一下,宇宙的全部内容已经提供出来,再也不能推翻的了。再设想一下,这个宇宙在这一刻中就完结而且再没有将来了,于是让一个有神论者与一个唯物论者把他们互相抗衡的说明应用到宇宙史上去。有神论者说上帝怎样创造世界;我们可以假定唯物主义者同样成功地说这世界是怎样从盲目的自然力里演变出来的。然后我们请实用主义者就这两个理论选择一个。世界既已完成,实用主义者又怎能进行试验呢?对他来说,概念是用以回到经验中来的东西,是使我们寻求差别的东西。但是照以上的假设,再不会有经验,也没有什么差别可寻了。两种理论都说明了它们的一切结果,并且照我们所采取的假设,这些结果是相同的。因此实用主义者只好说,这两个理论尽管有不同的名称,所指的确是同样的东西,争论不过是咬文嚼字而已。(自然我现在假设这两种理论在解释实际事物上一直是同样成功的。)

    认真想一下这种情况吧。你说说看,即使有个上帝,但他的工作已经完成,而且他的宇宙已经破碎了,这个上帝又有什么价值呢?他的价值不会比那个宇宙更多一些。他的创造力的成就,只能有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成果那么多,不会更多些。既然没有将来;既然这个宇宙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已经由于在其消逝过程中随之而投入,并且现在随之而结束的感情中实现了;既然它不象我们真实的世界那样从它的准备将来的机能中获得补充的意义;那么,我们也只好按照它的尺度来衡量上帝了。上帝是个能够一劳永逸地做那么多事的神。我们感谢上帝,也只能为那么多,而不能更多些。可是现在,根据相反的假设,那一点一滴的物质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也能一点不少地创造那个世界,我们难道不应当同样地感谢这种物质吗?如果我们不假设上帝创造世界,而让物质单独负责去创造世界,那末我们能在什么地方受到损失呢?从哪里会产生任何特殊的呆死或粗笨来呢?经验既然一成不变地就是那个样子,那么,上帝在经验中的存在又怎能使它更有生气,更加丰富呢?

    老实说,要给这个问题提供一个答案是不可能的。不论哪一个假设,我们实际所经验到的世界,在细节上总是一样的;布郎宁(Browning)说得好,“我们称赞也好,责备也好,反正一样。”世界已经存在在那里,是无法消除的了;它好象一件送出去的礼物,不能收回。把物质说成是产生世界的原因,不会使构成世界的各种项目减损一分,把上帝说成是原因,也不会使那些项目增加一分。它们只是这个宇宙的而不是别的宇宙的上帝或原子。如果上帝在那里,他所做的事和原子所能做的一样——也就是所谓表现为原子的性格——那末他也就得到和原子所应得的同样的谢意,只此而已。如果上帝的存在,并不能使这场演出产生什么不同的转变或结果,那么他的存在就一定不能给这场演出增加什么尊严。如果上帝不存在,而原子是在舞台上的唯一的演员,那末,这场演出也不会因此就变得不尊严了。戏演完了,幕落下了,这时你说剧本的作者是光辉的天才,肯定不会使那出戏变得更好些,你说那剧本的作者是个蠢才,也不会使那戏更坏一些。

    因此,如果从我们的假设中推论不出什么经验或行为上的未来细节,那末唯物主义与有神论之间的辩论也就完全变得徒然而无意义的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物质与上帝意味着恰恰是同样的东西——即不多不少,恰好能够创造出这个已经完成了的世界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种多余的讨论掉头而去的人就是聪敏的人了。因此,对于看不出有未来的明确后果可以遵循的哲学辩论,多数人本能地掉头而去,而实证主义者和科学家则深思熟虑地掉头而去。哲学的追求字面和空虚的性质所受到的指责,的确是我们所最熟悉的。要是实用主义是真的话,这种指责是完全正确的;除非那些受攻击的理论,还能证明另有一些可以选择的实际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多么微妙和遥远。普通人和科学家都说他们找不出这样的结果来。如果形而上学者也找不出这样的结果来,那末,别人的反对他就是对的了。因此他的科学不过是一种炫耀的琐碎东西。要是为了这样一个人指赠一笔教授基金那是愚蠢的。

    因此在每一次真正的形而上学的辩论中,一定牵涉到一些实际的争端,不论它是想象的还是渺茫的。要认识这一点,请和我一起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这次把你自己安置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安置在有未来前途的世界里,就是说,当我们说话时,这世界还没有完成。在这个未完成的世界里,选择“唯物主义”还是选择“有神论”,是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值得我们花几分钟来看清楚:它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如果我们认为,到现在为止,经验中的事实是盲目的原子按照永恒的定律运动着的一种毫无目的的构型,或者相反,认为它是由于上帝的造化而构成的,实际上,照这两种看法,这种程序对我们说来又有什么区别呢?就过去的事实而论,确实没有什么区别。不管那些事实的原因是原子还是上帝,它们是在眼前了,囊括起来了,被抓住了;而它们里面的善也已取得了。因此现在有许多在我们周围的唯物主义者完全不管这个问题的将来和它的实际方面,尽量设法消除人家对唯物主义这个名词的厌恶,甚至消除这个名词的本身,他们指出,物质既然能产生这些利益,那么从功能来说,物质和上帝作为一种存在而论,它们是同样神圣的;其实物质与上帝已合而为一了,这就是你们所谓上帝。这些人劝我们不要再用这两个带有过时的对立性的术语了。一方面,不妨用一个没有宗教含义的术语;另一方面,可用一种不引起粗劣、鄙俗和不尊贵等等意义的术语。不去说上帝或物质,且谈谈原始的神秘、不可知的能和唯一的力量吧。这是斯宾塞劝我们走的道路,如果哲学是纯粹回顾性的,那末斯宾塞可以因此自命为一个杰出的实用主义者了。

    但哲学又是展望性的;它发现了世界是什么、做什么、产生什么之后,它还要追问:“世界还能许给我们什么呢?”如果给我们一种物质,它使我们有成功的希望,它受它的定律的支配引导我们的世界越来越接近完善,那末任何有理性的人都会欣然地崇拜这物质,就象斯宾塞崇拜他自己所谓不可知的力量那样。这物质不但到现在为止有利于正义,而且还会永远有利于正义;而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上帝所能做的,它实际上都能做;它就等于上帝,它的职能就是上帝的职能;在那样的世界里,上帝会显得是多余的;在那样的世界里,即使没有上帝,永远也不会感到不合规律。“宇宙的情绪”(Cosmicemotion)在这里就成为代替宗教的正当名称了。

    但是,这种主宰着斯宾塞所谓宇宙进化过程的物质,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永不终止的完善的原则呢?实在不是的,因为每个宇宙进化的事物或事物体系,按照科学的预测,将来的结局都是死亡的悲剧;斯宾塞在这争论中专限于美学方面而忘却了实际方面,他对于它的补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现在且运用我们实际结果的原理,来看唯物主义或有神论的问题马上会得到什么重大的意义吧。

    往回看,有神论和唯物主义没有什么差别,向前看,它们在经验中却指向完全不同的远景。因为,根据机械进化论的学说,虽然我们的确应该为我们的有机体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快乐,为我们的心灵在目前所构成的一切理想,感谢这些物质和运动的再分配定律,但是它们注定再要废止它们的工作而且要再一次分解它们所已发展起来的每一事物。大家都知道进化论科学所预测的宇宙末期的景象,这方面我不能比巴尔弗先生说得更好了。他说:“我们宇宙体系的各种能要衰退,太阳的光辉要昏暗,无潮流无活动的地球不再忍受这种前进的运动了,这种运动有一个时候曾经扰乱过大地的岑寂。人会堕入深渊,而他的种种思想也会消失。在这个黑暗的一隅里不安宁的意识曾在一个短短时间内打破了这个宇宙自己感到满意的沉寂,但在这时候这意识也休止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