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生生神学 > 第三章 融贯中西(12)

第三章 融贯中西(12)(1/2)

    第三章  融贯中西(12)

    面对这一现状,潘霍华提出了“非宗教性解释”来告诫教会,所谓“非宗教性”的信仰上帝,是指在“世界现实中谈论上帝”,不把上帝视为彼岸世界的超验存在,而作为存在于真实之中的世界之主,这种信仰要求人们不再在自己生活的边缘、认识的极限上寻觅上帝,不只是在感到孤苦、软弱和绝望时呼唤上帝,而应在生活的中心,在其积极有为中体验上帝,必须看到上帝在世界真实之中的此在,悟透上帝在世上“软弱无能”、“在世俗生活中受难”的救赎奥秘。这种此岸性和世俗性正是要求人们为了这个世界而信仰,在今生今世作出信仰的见证,以献身精神积极承担起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责任,完成其生存的神圣使命。潘霍华指出,教会不应该回避现实,而必须从政治、社会、道德各方面承担起世界的责任,“只有当教会为他人而存在时,它才称之为教会”,教会要使上帝的“话语”具有影响和力量,不是靠其抽象概念,而是看它作出具体的“榜样”,这榜样要体现出其在“此世的超越性”,这就要求教会在做到不向尘世的邪恶势力屈服,不与之同流合污保持洁身自好的同时,还要“为他人而存在”,参与拯救世界的事功,教会的唯一出路就是脱掉其宗教外衣,走向当代,面对现实,谋求与世界的统一,用信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发展,对世俗化加以新的神学解说,用基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精神来参与人世的考验和磨难,以结束其停滞不前的状况,为基督重新赢得世界。

    在很多人看来,按照潘霍华的观点将会推论出上帝已死的结论,而在汪维藩看来,这是对潘霍华的一种误读,潘霍华之所以提出在此世生活的中心“非宗教性”的信仰上帝,绝对不是否认“超越”和“神圣”,而是为了反对只靠信仰称义的廉价的恩典,主张追求负起自己十字架的责任的昂贵的恩典,为此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是为了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