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十三章 风过耳(2)(1/2)

    第十三章 风过耳(2)

    在上海陷落之后,“九国公约”也没戏了。

    这次国际会议表面上是宣告暂停,实际上是无限期停止,而在此之前,它仅仅像国联一样,发布了一个谴责日本的宣言。

    当初扩大淞沪会战,付出如此大的牺牲,一大动因就是希望引起老外特别是美国的注意乃至干涉。

    老外们的确是注意了,而且还肃然起敬。

    特别是“八百壮士”守四行仓库,简直是一个绝妙的公关宣传,让你到了不打开电台,不翻开报纸,不每天追听追看都不行的地步。

    淞沪战役由此被国际舆论认为是自一战后,全世界经历到的“最易目见,最经过宣扬,而且最为重要”的一场战斗。

    在美国人眼里,中国被视为是为民主和自由而战,参加抗战的中国人意志坚定,众志成城,这一印象成了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普遍印象。

    当时美国搞民意调查,同情中国的占到74%,而同情日本的只有2%,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也为美国政府和民间后来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奠定了基础。

    由于美国政府有中立法,所以暂时无法对中国进行直接军事援助,但它还是给予了财政上的支持。

    自“七七事变”开始,一直到后来的武汉会战,在这整整一年时间里,美国以略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大量向中国收购白银,总计达到一亿多美元。利用美元这一硬通货,中国政府购买了价值近50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

    可是,这都还不等于他们会马上起而干涉,因为那可能要流血,流的还可能是他们美国大兵的血。

    参加会议的美国代表是戴维斯,中国代表顾维钧向戴维斯提出,美国为什么不制裁一下这个无法无天的日本,你们不是说要“防疫隔离”的吗?

    戴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