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 三国魏晋南北朝(7)

三国魏晋南北朝(7)(1/2)

    三国魏晋南北朝(7)

    曹芳见夏侯玄、张缉被杀,深感不安。司马师知道曹芳对自己心怀忌恨,准备废去曹芳。司马师向永宁太后送去奏本,言说曹芳如何昏庸荒淫。太后一向不参与朝政,不知实情,乃下令说:“皇帝在位日久,不理朝政,**内宠,已危及社稷,不可承奉宗庙。”司马师得此太后令,乃召见群众商议。他流着泪说:“这是太后的命令,你们看这事怎么办好。”群众都说,“今日之事,唯大将军之命是从。”司马师说:“诸位如此重视于我,我怎敢避让。”乃与群众一起奏明太后,准备收取皇帝玺绶,让齐王退位。所奏得到太后的准许。

    这天,司马师与群臣议论立何人为皇帝。司马师说:“彭城王曹据是武帝曹操的儿子,贤明仁达,又是皇室之长,天位至重,若不是由他登位,不足以安定天下。”于是又与群臣一起上奏太后。太后认为彭城王是先皇明帝的叔父,迎立不妥。而东海定王是明帝的弟弟,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可立。司马师固执己见,与太后争辩,终未得到允诺,只得听从太后命令。司马师派人去元城将高贵乡公曹髦迎回,立为皇帝,改年号为正元。

    后来,司马师之侄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国后,追尊司马师为晋景帝。

    (取材自《晋书·帝纪·世宗帚帝》)

    25.知其一,又知其二

    三国魏正元二年正月,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并将儿子送去吴国作为人质请求吴国发兵增援。毋丘俭、文钦率兵六万,渡淮河向西迸发。司马师召见公卿大臣商讨军情。多数意见认为派遣诸将前去征讨即可。河南尹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则劝司马师亲自征讨,否则很难荡平。于是司马师亲自征讨,统领步骑兵十余万人出征,一路上又召集三方将士,会合于陈、许之郊。

    司马师大军进至隐桥,毋丘俭的大将史招、李续接连来降。毋丘俭、文钦移驻项城。司马师派荆州刺史王基进兵占据南顿,逼近毋丘俭。司马师命手下坚壁高垒。诸将请战,提出发兵攻城。司马师说道:“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叛朝廷之心,不过受毋丘俭胁迫。毋丘俭发难之日,淮北也无人响应,史招、李续又先后来降。我看他,诸将反叛,内心空虚、自知必败。此刻他是困兽思斗,若马上与他交战,正合他的心意。虽说我军定能取胜,可是伤亡必然惨重。况且毋丘俭等欺诳将士,诡计万端,只要稍稍与他相持数日,他的欺诈行为必然自我暴露,到时就能不战而胜。”说完,司马师便调兵遣将,派诸葛诞率领豫州诸军从安风向寿春迸发,命征东将军胡遵率领青、徐诸军兵出谯、宋之地,断其归路。

    司马师自领人马屯兵汝阳,派兖州刺史邓艾率少许将士进驻乐嘉,用以诱使毋丘俭等发兵来战。果然,文钦领兵前来,准备攻打邓艾。司马师大军来到乐嘉·与文钦相遇。文钦的儿子文鸯,年方十八,勇冠三军,对文钦说:“乘其立足未稳,我前去迎战,请在城头上擂鼓助威,随后我父率众前来接应,前后夹击,一哉可破。”文钦照计而行,擂鼓三通已过,文鸯未见文钦前来接应,只得引兵退走。路上与其父相遇,问明情由,原来文钦夜间迷失方向,未能赶来接应。于是父子合兵向东退去。司马师对诸将说:“文钦已经退走。”打算派精锐将士追击。诸将说:“文钦乃是老将,其子文鸯年少骁勇,起兵发难,尚未失利,怎么会退走呢?”司马师说:“不是说,一鼓作气,再鼓则衰,三鼓则竭吗?鼓嗓三遍,文钦又没接应上,其势头已锐减,不走又等待什么呢?”事情果如司马师所料。文钦想要退兵,可文鸯说:“不先杀杀司马师的锐气,不可退兵。”说完率领骁勇骑士十余人冲锋陷阵,直杀入司马军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退去。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琏率八千骁骑兵追击,又派将军乐琳等人率步兵后随。直至沙阳,双方激战,魏兵弓箭入雨,直发敌阵,文钦只得用盾抵挡,慌忙逃奔。文钦的人马屡战屡败,纷纷弃戈而降。文钦父子与随从败走项城死守。毋丘俭闻报文钦大败,丢弃众人连夜逃往淮南。安风津都尉追杀毋丘俭,将其首级解往京师。文钦得此消息,知大势已去,就投奔了吴国。

    (取材自《晋书·帝纪第二·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