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 三国魏晋南北朝(6)

三国魏晋南北朝(6)(1/2)

    三国魏晋南北朝(6)

    司马懿大军经孤竹、越碣石,迫近辽水。公孙文懿果然派步骑兵数万,屯兵辽隧,南北六七十里坚壁固守,堵拒司马大军。司马懿一面大张旗鼓,故作声势,佯装大军向南行进,果然引得公孙文懿动用全部精锐兵士追击;一面却驾驭战船暗地里由济水向北进发,逼近敌营,但不与敌战,沿河布置分兵合围,直趋襄平。诸将疑惑,间遭:“不攻敌而只作合围,这是为什么?”司马懿答道:“贼兵坚营高垒,就是想以勉待劳。攻之,正中其计。古人说,敌人虽深沟高垒,若要敌人不得不与我交战,那就是要攻他必救之处。现贼兵大都在此,而巢穴空虚。我直指襄平,贼兵见老巢危急,必然心怀畏惧,惧而求战,必被我破。”于是整顿队伍继续前进。公孙文懿见兵出其后,果然前来应战。司马懿对诸将说:“我所以不攻其大营,就是想诱敌至此,机不可失啊!”乃指挥大军迎头出击、连打三仗,俱都告捷。贼兵退守襄平。司马懿大军将城团团围住。这时恰逢天降大雨,一连三十余日,辽水暴涨,平地大水数尺,三军恐慌,都想将营地搬迁。司马懿下令,军中敢有人说移迁营地者立斩不赦。都督令史张静触犯军令,被处斩,军心始得安定。敌兵见司马懿大军被水围困,竟出城砍柴放牧,悠然自若。诸将都想出兵截击,司马懿坚决不许。司马陈珐问:“前者攻打上庸,八路大军并进,昼夜不停,故尔能力拔坚城,擒斩孟达。今远道征战反而行动迟缓,我迷惑不解。”司马懿说:“孟达兵少粮多,他的粮食足可用上一年,而我兵力是孟达的四倍,而粮食却不够用一个月的,以一月对一年,哪能不速战速决。以四击一,以多胜少,更有以快制胜的把握。那时不计死伤,就是为粮食不足而争时间啊。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又遇雨水暴涨,理应速战速决,可是条件并不具备,怎能取胜。自京师发兵以来,不担忧敌兵攻我,却担心敌兵逃跑。今敌兵粮食已经用完,而围攻之势尚未最后完成,若掠其牛马,夺其柴草,这是在驱赶敌兵逃跑啊。用兵之道,最要紧的是因事善变。公孙文懿凭着自己兵多,又有暴雨相助,故尔虽然饥困,未肯就此罢休。我们应当在敌兵面前显示没有能力攻击他们,而把敌人稳住。若为一点小利,而把敌人吓跑,不是用兵之道啊!”

    魏朝廷官吏闻报司马大军被雨水所阻,都奏请魏明帝召回司马懿。魏明帝说:“司马公定能临危制变,贼兵计日可破。”

    不久雨止,分兵合围也已告成。司马懿命将士四筑土山地道,昼夜攻击,矢石如雨,直发城内。公孙文懿无心再战,乃命他自己所封的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前去求降。司马懿没有答应,还把来使杀了。公孙文懿派侍中卫演求降,并愿送上自己的儿子当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上有五个要,即: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他不肯自缚来降,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何须把儿子送来作什么人质。”说完驱走卫演。公孙文懿无奈,从南门突围。司马懿指挥将士追杀,斩公孙文懿于梁水。

    (取材自《晋书·帝纪·高祖宣帝》)

    23.计斩曹爽

    三国魏齐王正始八年,大将军曹爽采纳何晏、邓飏、丁谧的计谋,将太后迁入永宁官,自己独揽朝政,与其兄弟一同统领禁军,培植亲信,屡改朝廷制度。司马懿无力阻止,与曹爽产生了矛盾。司马懿干脆称自己生病,不理政事。当时有传言,说:“何、邓、丁,乱京城。”

    曹爽、何晏以为司马懿病重,便有废除皇帝之心,并与黄门官张当密谋,以为夺取皇位为期不远了。司马懿暗中对曹爽的鬼胎有所戒备。曹爽的党羽很怀疑司马懿是不是真的病得那么严重。正巧河南尹李胜将去荆州赴任,来看望司马懿。司马懿假装病重,令两个婢女服侍,自己披衣之力也没有,拿起的衣服也滑落在地。司马懿又指指自己的嘴,说口渴,婢女送上一杯粥,司马懿张口就饮,粥顺嘴边流下,沾满胸襟。李胜说:“听人说明公旧病复发,没想到竟病成这样!”司马懿用尽全力才说出:“重病缠身,死在旦夕。君受屈去并州上任,并州近北方,须好好防备。恐怕我们再不能相见了。我把儿子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