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 三国魏晋南北朝(2)

三国魏晋南北朝(2)(1/2)

    三国魏晋南北朝(2)

    兵。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自己地处边远,不服曹操。现在曹操破了乌丸,大家都劝曹操继续追击,袁尚兄弟必可擒获。曹操说:“我要让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叫公孙康把这两个人的头给我送来,不须动兵。”九月,曹操引兵打从柳城返回。公孙康果然斩了袁尚、袁熙及速仆丸等人,并将他们的头献给曹操。诸将问曹操:“公大军已返回,公孙康还杀了他们,并把人头送上,这是为什么呢?”曹操说:“公孙康一向害怕袁尚等人,我若紧追不舍,他们会合力对付我,我若退兵,他们便会自相残杀,这是必然的。”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操》《三国志·魏书·乌丸》)

    5.西征马超

    建安十六年,太原商曜等人占据大陵谋反。曹操派夏侯渊、徐晃前去围剿,一举破之。三月,张鲁在汉中反叛,曹操又派钟繇前往征讨。曹操还命夏侯渊等出河东与钟繇会合。这时,关中诸将已察觉钟繇将袭击他们。关西马超此时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乘机反叛。曹操派曹仁讨伐。马超等屯兵潼关。曹操对诸将说:“关西兵精悍,尔等坚守勿战。”七月,曹操西征,大家都说:“关西兵士身强力壮,惯使长矛,若不精选前锋将士,不可与其匹敌。”曹操说:“战不战在于我,不在于贼兵,贼虽然惯用长矛,我可让他们用不上。但请诸君看我破敌吧!”

    曹操兵发潼关。他急于掌握主动,暗中调遣徐晃、朱灵等大将夜渡蒲阪津,占据河西扎营。曹操自己由潼关北渡,还未过得河去,马超的战船已追杀过来。校尉丁斐放出大批牛马作诱饵,敌军只顾抢夺牛马,才使曹操得以渡过河去。曹操一面设置疑兵迷惑敌人,一面暗中用船载兵士入渭河,筑造浮桥,分兵扎营于渭水以南。敌军夜袭曹营,曹操预先设下伏兵,大破敌军。马超等败走渭南,派人送信给曹操,提出割让河西,请求讲和。曹操拒绝和议。九月,曹操再次发兵渡渭河。可是每次渡河,马超闻知,便派兵袭扰,始终没能过河扎营。那儿又多为沙地,很难构筑营垒。娄子伯对曹操说:“现在天寒,可用沙筑垒,再用水浇上,一夜之间便会冻结。”曹操依计而行,深夜渡河筑垒,及到天明,一排城垒屹立河岸。马超等几次攻击,都大败,只得再次向曹操求和。曹操采纳贾诩之计,假装答应。韩遂前来求和。曹操同韩遂父亲同岁举孝廉,又与韩遂同时步入仕途,于是两人相见时,不谈军事,只说京都旧事,抚手欢笑。事后,马超问韩遂,“曹操说什么了?”韩遂说:“没说什么呀!”马超等顿生疑心。第二天,曹操又派人给韩遂送去一封信,信中有多处涂改,令人看了就像是韩遂自己改的那样。马超见了此信对韩遂更加怀疑了。曹操料定马超军中已有磨擦,乃议定攻击。先以轻骑挑战,战了多时之后,乃派虎骑夹击,大破敌军,斩杀成宜、李堪诸大将。马超、韩遂败走凉州,杨秋逃奔安定。关中复得安宁。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操》、《三国志·蜀书·马超》)

    6.令出“鸡肋”

    建安二十四年初,曹操大将夏侯渊与刘备在阳平关大战,被刘备斩杀。三月,曹操自长安发兵,出了斜谷,向汉中逼近,直至阳平关。刘备依傍地势险要,闭关坚守。久攻不下,曹操有收兵之念,可发出的军令却是“鸡肋”两个字。众人都不知是什么意思。主簿官杨修却早早地装束停当,准备回去了。众人见了无不惊奇,问杨修:“你怎么这身装束,你何以知道魏王要退兵了?”杨修说:“你们可知鸡肋二字是什么意思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是鸡肋,魏王用鸡肋比喻汉中,故尔我知道魏王打算班师回去了。”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操》)

    7.知人易,察己难

    黄初二年八月,孙权派使节向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220-226)上表称臣,并送还魏将于禁等人。建安二十四年时,曹操曾派曹仁讨伐关羽,命于禁助曹仁。于禁不敌关羽而投降。不久,孙权攻关羽,虏获关羽将士,于禁也在其中。曹丕派太常邢贞赴江东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