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 三国魏晋南北朝(1)

三国魏晋南北朝(1)(1/2)

    三国魏晋南北朝(1)

    一、魏

    1.五色棒

    魏武帝曹操(生卒年155-220)①①曹操生前未称帝,而是死后被其子魏文帝曹丕尊称为魏武帝的,故此处只能记其生卒年而无法像其他帝王一样记其在位年。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少年时就很机敏,喜欢飞鹰走狗,**无度,不务正业。他的叔父多次向曹操父亲曹嵩诉说他的毛病。曹操对叔父怀恨在心。一次偶然遇见叔父,曹操便迎面倒地,口吐涎水,状似中风。叔父甚感奇怪,问他为何这样,曹操说:“突然中风。”叔父告知曹嵩,曹嵩惊愕,前往察看,只见曹操一如往常。曹嵩问曹操:“你叔父说你中风,怎么又没病了呢?”曹操说:“儿并未中风,只为叔父不喜欢我;才故意这么说的。”此后,叔父再有什么要告诉曹嵩的,曹嵩都不相信了。于是曹操更加放纵。人们大都认为他日后不会有出息。唯有梁人桥玄、南阳人何颙有不同的看法。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安天下,而能安天下的人,就是你曹**。”

    曹操二十岁时,得举孝廉,进拜郎官,被调任洛阳北部尉。他初入尉廨,即管治四门。他特意做了一批五色棒,门首左右各放了十多根,凡进出之人,不论贵贱,有触犯禁令的,都用棍棒处罚。过了几个月,一天,汉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夜行到此,因犯了禁令,即被曹操用五色棒打死。此后豪强收敛劣迹,无人再敢犯禁。宦官们都忌恨曹操,但也拿他没有办法。曹操受到一致的称道推举,升了级,被任命为顿丘令,复拜为议郎。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操》)

    2.“宁可我负他人,不让他人负我”

    汉灵帝驾崩,太子即位,何太后执掌朝政。大将军何进以外戚身份主持军国大事,何进与袁绍共谋,劝太后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听。何进召手握军权的董卓进京,想以此对太后施加压力。典军校尉曹操听说此事以后,大笑说:“宫中阉官,古今都有。皇上过于宠幸他们,给他们太多的特权,才造成如此局面。要治他们,就应惩办元凶。这样,我看有一名狱吏也足以对付了,何必把京城外的大将一个个召回来呢?若想斩尽杀绝,事情就会张扬开来,宦官们有了准备,我看,何进必败无疑。”果然,董卓还未到京城,何进已被宦官杀死了。董卓迸京,废即位的太子为弘农王,另立灵帝少子陈留王为汉献帝,京城一时大乱。董卓奏请汉献帝封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他共图大事。曹操认为董卓最终必定失败,不肯就职。于是隐姓埋名,率随从数人,逃归乡里。

    路经陈皋,天色将晚,曹操投府故友吕伯奢家。伯奢正巧外出,家中只有他的五个儿子,他们热情地接待曹操。曹操听到做饭的器具声响,以为吕家要加害子他,便杖剑杀死吕氏全家八人。仓卒杀完八人后,看到吕家为自己准备的丰盛晚餐,这才知道杀错了人,于是凄怆地说:“宁可我负他人,不让他人负我!”而后连夜逃走。

    曹操路过中牟县,引起亭长怀疑,抓他去见县令,县令也怀疑此人是个逃犯,将他关押了起来。这时,董卓下达捉拿曹操的命令也已来到。县里有一功曹,心里明白这人正是曹操,想到当今乱世,不应拘捕天下雄杰,因此劝说县令释放曹操。

    曹操来到陈留,听说董卓杀了太后与弘农王,决定汇合各路义士,讨伐董卓。

    (取材自《三国志·魏书·武帝操》、《三国志·魏书·董卓》)

    3.火烧乌巢

    董卓败死后,群雄争夺天下,开始时以袁绍的实力为最强。建安五年八月,袁绍进军攻击曹操,择沙丘之地屯兵连营,前后连绵数十里。曹操分出相当兵力抵抗,初战不利。这时曹操兵力不满一万,而伤者十有二三。袁绍乘胜进军官渡。曹操粮少,给苟或写信,商议想退兵许昌。苟彧回信说:“袁绍统领全部兵马聚集官渡,想与公决一雌雄。公以弱抗强,若不能很好谋划,必会让袁绍有可乘之机,这是天下之大害。袁绍不过是布衣之雄,虽广罗人才,但是不会用人,公神武明哲,又顺应大义,事必成功。”曹操于是下了不退兵的决心。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