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57)(2/2)

千人全部赦免,同时宣布这些人终身禁锢(不能做官)。

    楚王刘英的同案犯颜忠、王平等人,交代中牵连出许多人,其中有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这些人实际上从未见过颜忠、王平。这时候,汉明帝正在火头上,官吏们都很怕,凡楚王刘英案所牵连上的一切人,全部株连进去,不敢向上说真话放过一个人。谒者兼侍御史寒朗①①《资治通鉴》根据晋代袁山松的《后汉书》作寋朗。奉汉明帝之命办这个案子,看出颜忠、王平交代有问题,于是在审问颜忠、王平时,要他们讲出耿建等人的面貌,颜忠、王平都讲不出来。寒朗知道交代有假,于是上书汉明帝,认为耿建等没有问题,是颜忠、王平诬告,并且提出,被诬告的无辜者恐怕数量相当多。于是汉明帝召见寒朗,问他说:“既然耿建等人没有问题,何以颜忠、王平将他们牵连出来呢?”寒朗对答说:“颜忠、王平自知所做的是大逆不道之事,所以多牵连一些无关的人,冀以自明。”汉明帝说:“既然耿建等四侯没有问题,你为何不及早上奏,而将他们关了这么长时间?”寒朗说:“臣审讯下来虽未发现问题,但是恐怕海内还有人揭发他们其他奸恶,所以未敢马上报告。”汉明帝怒骂说:“为吏首鼠两端,抓去杀掉!”左右正准备把寒朗带下去,寒朗说:“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骗皇上,只是希望对国家有好处罢了。”汉明帝问:“谁和你一起写奏书的?”寒朗说:“臣自己知道上书后必然族斩,不敢多污染别人,只是希望陛下能觉悟而已。臣看到审考狱中有关囚犯时,官吏们都说,这是妖恶大罪,臣子所宜同恨,与其从宽不如从严,这样可免将来蒙受罪责。所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上朝时,只要陛下问起此造反大案,都长跪说:‘过去制度,造反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只诛及本人,天下幸甚。’等到一回家,嘴里虽然不说什么,而往往仰头对着屋顶叹息,莫不知道这里面许多人是冤枉的,没有人敢和陛下讲不同的意见。臣如今所陈之事,虽死无侮。”汉明帝听了这番话后,态度缓和了下来,叫寒朗回去。两天以后,汉明帝自己到洛阳狱审讯囚徒,清理出被无辜牵连者一千多人。

    楚郡狱中也关有楚王刘英一案的数千囚徒。其中不少人已冤死。这时,任城县令袁安因为治县有方,被提拔为楚郡太守。袁安到郡以后,不入太守府,先去审理此案。凡是没有造反证据的,一律上报释放。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说:“按法,放纵了造反,即与反虏伺罪,不能放。”袁安说:“这是太守我主张放的,如果错了,太守一人受罪,决不连累你们。”于是分别上奏。这时,正巧碰上汉明帝自己也发现洛阳狱中的冤案情况,即批示同意,由此而得出狱者四百多家。即使这样,汝南郡狱中,仍关着楚王刘英一案的牵连者千余人,一直到汉明帝死后,他的儿子汉章帝即位,正逢旱灾,汉章帝问曾任汝南太守的司徒鲍昱,何以消灾,经过鲍昱请求,这千余人才放了。鲍昱说:“先帝诏书,大狱一起,冤者过半。”是一句实在话。不过这话也是在汉明帝死后,他才敢说的。

    汉光武帝哥哥刘仲的孙子刘睦,袭封为北海王,汉明帝为太子时,刘睦甚得太子爱幸,关系至为亲密。刘睦谦恭好士,常行千里登门拜访名儒,广致宾客。自从楚王刘英案子发生后,刘睦谢绝宾客,闭门读书,迷恋音乐。到年终时派中大夫奉玉璧到京城朝贺天子,中大夫临行前,刘睦召见他,问他说:“朝廷如果问起寡人的情况,大夫将何辞以对?”使者说:“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臣虽蝼蚁,敢不如实以对?”刘睦说:“哎,这样回答就害了我了。这是孤年青时的幼稚行为。大夫应该说,孤自袭玉位以来,志意衰惰,声色是娱,犬马是好。”由此可见楚王刘英一案所产生的影响了。

    (取材自《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后汉书·独行列传》、《后汉书·锺离宋寒列传》、《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