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49)(2/2)

儒生,注意俭朴;孝母、孝敬寡嫂,抚养死去的兄长留下的孤子;外交当世英俊,内敬已经封侯的伯父们,都有礼数。因而,在上层人士和儒生的圈子中,逐渐得到了恭俭的声名。

    王莽的大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时,王莽伏侍其疾病,亲尝汤药,乱首垢面,衣不解带者数月。王凤临死前,将王莽托付给王太后和汉成帝,于是汉成帝拜王莽为黄门郎,后来又升任射声校尉。

    过了一阵子,说王莽好话的人越来越多。西汉后期,外戚普遍骄奢淫佚,像王莽这样恭俭有礼的人,也实在不多见。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于是上书汉成帝,愿分自己的户邑给王莽为侯。其时许多有名的大臣也都上书说王莽的好话。想来王太后受过大将军王凤死前的嘱托,也必起了作用。所以,汉成帝在永始元年追封王莽死去的父亲王曼为新都哀侯,由王莽嗣父爵为新都侯,封在南阳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之都乡,千五百户。不久,又升任其官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

    王莽的爵位越高,做人也就越谦虚。家无余财,尽数用以结交将相卿大夫和当代名士。他的舆马衣裘,随时可以送给宾客。王莽之兄王永早死,有子王光,王莽教侄王光学于博士门下;每当王莽赐休沐出宫时,整车骑,奉羊酒,慰问王光的老师,并且遍及所有同学。一时间儒生围观,长老叹息,觉得王莽不以富贵骄人,尊师重道,实在不易。侄子王光比王莽的儿子王宇年龄小,王莽为子王宇和侄王光同日娶妇,宾客满堂,王莽置酒招待,过一会儿,就有人出来说,太夫人(王莽的寡妇母亲)有什么病痛,需要吃什么药,王莽立即罢饮,到后房伏侍太夫人服药,一餐之间,如是者好几次,满座赞叹。不久,王莽在绥和元年升为大司马,更是俭约过人。王莽母亲生病,公卿列候都派夫人到大司马府上问候病情,王莽妻子出来迎客,衣短拖不及地,以布为蔽膝,见者开始都以为是奴仆,后来才知道是大司马夫人,皆大惊。王莽由此声名更佳。

    汉成帝死后,无子,汉哀帝是以皇帝近亲的藩王身份选为皇帝的。王太后成为太皇太后。汉哀帝的亲祖母原是汉元帝的妃子傅昭仪,后来,傅昭仪之子封定陶恭王,傅昭仪随其子定陶恭王就国,称定陶王太后。定陶恭王死后,其王太子刘肷被选为汉哀帝,这样,原为傅昭仪的汉哀帝亲祖母就被尊为帝太太后,后又改称皇太太后。

    这一来,原为汉元帝王皇后的王太皇太后和原为汉元帝妃子傅昭仪的傅皇太太后之间,就有一个复杂的名分问题。从历史看,一个本来是皇后,一个本来是妃子,贵贱很清楚。从现实,要分两方面来分析:第一方面,汉哀帝在理论上,是继汉成帝而为皇帝的,因此,他应该认汉成帝的亲生母亲原王皇后、现王太皇太后为嫡祖母,而他的亲祖母原傅昭仪、现皇太太后,不管怎么说,不是皇家正统,而只是藩王之母;另一方面,现皇太太后却又是现任皇帝汉哀帝的亲祖母,母以子贵,孙子做了皇帝,祖母应当更贵。这封建社会的名分之间,实在太有考究了,这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特殊的两难选择。本来,一个称王太皇太后,一个称傅皇太太后,也是一种煞费苦心的称号,有一种并立的意思,但是,如果两人在一起时,总又不能并立,这就难办了。

    有一次,在未央宫置酒排座次时,这种两难状况终于暴露出来了。内者令、也就是宦官总头目摆酒席座次时,将傅皇太太后的座位排在王太皇太后旁边,自然是表示两位太后应该并立之意。王莽这时候以大司马身份检查座次排列情况后,责备内者令说:“太皇太后是至尊,定陶太后(即傅皇太太后)是藩妾,怎么能和至尊并列?”于是通知撤去傅皇太太后的和太皇太后并列的位置,而将她排在较低的座次上。这下予,傅皇太太后火了,不肯出席。汉哀帝自然不愉快,于是王莽辞官回自己封地,坐了三年冷板凳。后来,许多臣子上书为王莽讲话,汉哀帝这才召王莽回京师,也不给他任何官职。汉裒帝对王莽的这种处理,王太皇太后自然不满意,但是她又不便干涉皇帝的朝政,只能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