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27)(2/2)

任太尉颍阴侯灌婴为丞相。

    绛侯周勃回到绛县后,认为自己被无故罢相,神经变得紧张起来,担心被诛。绛县属河东郡(今山西省西南部),每当河东郡郡守(郡行政最高长官)和都尉(郡军事最高长官)巡狩至绛县时,周勃常披甲,令家人执兵器随从以见守、尉。到汉文帝四年,有人告周勃谋反,交廷尉办理。廷尉逮捕周勃,关在长安狱中。周勃吓坏了,讲不出话来。狱吏不免侵辱周勃。周勃乃贿赂狱吏千金,于是狱吏在简牍背后写上“以公主为证”几个字,教周勃如何回答审讯。原来,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娶了汉文帝的女儿。所以狱吏教周勃引公主来证实自己没有谋反。这时,袁盎见汉文帝,力言周勃不会谋反。加上周勃原来和薄太后之弟薄昭关系不错,周勃过去益封受赐,常尽数送给薄昭。所以薄昭也见了薄太后,为周勃讲话,薄太后也认为周勃不可能谋反。在汉文帝朝见薄太后的时候,薄太后顺手以头上的包巾掷汉文帝说:“绛侯周勃当时身边带着皇帝玉玺,率领着北军,那个时候不造反,现在住在一个小县里,难道反而要造反吗?”这时,汉文帝已经看到周勃的“以公主为证”的狱辞,便对太后谢说:“有关部门已经弄清情况了,正准备放他出来。”于是派使者持节赦周勃,复其封爵和封邑。周勃出狱后说:“我曾经带领过百万军队,但是至今才知道狱吏之贵,贵于将军!”

    周勃知道袁盎在汉文帝面前力言自己不会造反后,于是大与袁盎结交。

    (取材自《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文帝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61.薄葬

    汉文帝一共当了二十三年皇帝,始终过着较为俭朴的生活,用的是汉高祖留下的官室苑圃狗马服御,没有增添任何东西。有一次,想造一座没有顶的平台,召工匠算一算,要花百金。汉文帝说:“百金相当于普通百姓十家的家产,我享用了先皇帝的宫室,常常觉得惭愧,再造台干什么?”汉文帝自己常穿粗丝织成的衣服,对所宠幸的慎夫人,特别交代她衣服不能长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文绣,以示俭朴于天下。

    汉代皇帝从汉文帝起,开始预先造陵墓,汉文帝预先造的陵墓叫做霸陵。不过,汉文帝的预建陵墓,不是为了奢侈,而是为了在生前定下尽量使自己陵墓俭朴一些的规矩。汉文帝特别交代,陵墓中陪葬的器具都用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墓中装饰;陵墓就利用原来山形的样子,不另外造坟,这样可以节省开支。他在死前下了一封遗诏,这封遗诏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我们将它大致按原文译成白话,给读者了解一下历史上一个皇帝也能达到这样高的境界,对今人当是有所启迪的:

    “朕知道凡天下万物,既有萌生,则无不有死。死者乃天地之理,物之自然,有什么值得哀痛的?

    “当今之时,世上的人们大都庆贺生而讨厌死,厚葬耗尽家产,把纪念死者的居丧制度弄得很严重复杂,烦扰活着的人,朕甚为不赞成。而且朕也没有什么德行,未能给百姓办好事;如今死了,又使百姓从重服丧,长时间哭吊,几经寒暑,家家户户生活不安定,饮食不正常,祭祀受影响,这是使朕对不起百姓,对不起天下人!

    “朕能够君临天下,以渺渺之身居于所有王侯之上,二十余年了。靠天地之灵,社稷之福,四方安宁,没有什么战乱,朕既然不敏,常常担心自己有过失,有惭于先帝的遗德;朕君临天下的时间很久长,常常担心不能善始善终。像朕这样没有什么聪明的人,如今有幸终于天年,能够供养于高庙(汉高祖庙),是值得庆贺的,又有什么值得哀悲呢!

    “其令天下吏民,令到以后哭吊三日,就不再穿丧服了。不要禁止百姓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凡是应当参加丧事、哭吊的人,都不要穿粗麻衣,不要赤脚。麻腰带的长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用布车和兵器送葬。不要安排百姓到宫殿中来哭吊。应当在宫殿中值班守灵时,只须早晚各十五人致礼举音(哀哭),礼毕就结束。不在早晚规定的时间,不许擅自哭吊。柩下陵墓后,服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纤七日①,①“大功”、“小功”、“纤”,是服丧的人员范围和丧服的规定。汉文帝诏书中规定的服丧日期远比一般礼法规定的日期要短得多。以后就不再穿丧服了。凡不在此令中的,都参考此令从事。布告天下,使天下都明白朕从俭办丧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