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汉(4)(1/2)

    秦汉(4)

    (取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蒙恬列传》)

    10.阴谋得帝位

    秦始皇死时,只有公子胡亥在身边。长子扶苏正在监蒙恬军于北方边境,其余诸公子均在咸阳。胡亥照《史记·秦始皇本纪》说是少子,也有人说是第十八个儿子,总之是秦始皇诸子中比较年青者,只因为想跟着父亲出巡时玩玩,得到秦始皇同意后随侍在侧。但是秦始皇生前没有立过太子,死时长子又不在身边,这就给了胡亥一个难得的机会。

    随从秦始皇的宦官头子中车府令赵高,曾经教过胡亥书法及狱律令等,两人关系自然比较密切。而秦始皇的一贯行踪秘密和李斯决定的为了秦皇朝安全起见而秘不发丧,则给了赵高以耍弄阴谋的特殊条件。于是赵高首先将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玺书扣下来不发,然后说服胡亥,认为死去的秦始皇虽然未立太子,但是只给长子扶苏一人以参加会丧的玺书,扶苏一到咸阳,必然即皇帝位;好在给扶苏的玺书还未发,只要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同谋,改变玺书,伪造一封胡亥为太子的诏书,形势就立即大变,要胡亥接受自己这个方案。胡亥起初还觉不当,后来赵高给他说了种种好处,也就同意了。

    赵高于是再说动李斯。他认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相信蒙恬,蒙恬的功劳也高于李斯,如果扶苏即皇帝位后,必然由蒙恬当丞相,李斯的前途也就完了。不如伪造玺书,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当上皇帝后,李斯、赵高,大家都有好处。果然也就将李斯说动了。

    于是他们几个人就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把原来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改了,改后的假诏书是:“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带兵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死,无尺寸之功,乃反而几次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因为不得归来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杀!将军恬和扶苏长期在一起,应该知道扶苏的一切行为,而不加匡正,为人臣不忠,其赐死。军权交副将王离。”派胡亥的宾客带着这封玺书到上郡给扶苏。

    扶苏接到玺书后,哭着立即要自杀。将军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出巡,未立太子,使臣带三十万兵守边,公子为监,这是天下之重任。如今来了一个使者,马上自杀。安知非诈?望公子再请赐诏书,然后再死,未为晚也。”扶苏不听蒙恬的意见,说:“父赐子死,还有何复请之必要?”使者又再三催促,扶苏于是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逮捕了蒙恬,然后还报。胡亥、赵高、李斯正是提心吊胆,唯恐阴谋拆穿,听得此消息,火喜。于是,载秦始皇尸至成阳,发丧,立太子胡亥为秦二世皇帝(前210——前207),以赵高为郎中令。将军蒙恬及其弟上卿蒙毅,尽皆诛死和逼死。

    胡亥等人的阴谋成功,当然有许多偶然性的具体条件。但是,封建中央集权制下皇帝权力十分集中,行动秘密,如果再加上政事残暴、大臣不敢讲话等类因素,那么,少数亲近小人弄权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在此后的封建社会中,类似的状况一再出现,甚至还会出现皇帝受制于亲近左右的怪现象,正是出于这些原因。

    (取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史记·蒙恬列传》)

    11.诛杀大臣及诸公子

    秦二世二十一岁即帝位,重用宦官赵高,偷偷地和赵高商量说:“我年青,大臣不服,诸公子也要和我争位,奈何?”赵高说:“这是臣早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先帝所用的大臣,都是家世显赫的贵人,上面许多代都立过功劳。现在臣赵高地位一向低贱,陛下虽然把臣赵高提拔起来,居于上位,管理国家大事,大臣虽然表面上也听臣指挥,心里是不服的。如今陛下应该乘此时机,检查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生平所不喜欢的人。如今办罪文治无用,要靠武力,愿陛下不要犹豫,也不要和群臣商量。明主对百姓的做法是,贱者贵之,贫者宫之,远者近之,上下就可安集,国家就可太平了。”二世说:“你这办法好!”于是对大臣和诸公子,寻找罪名诛杀。原来秦始皇身边的郎官们,以各种罪名诛杀殆尽。进而诛诸公子(即秦二世的兄弟们),在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地一下子杀了六位公子。公子将闾弟兄三个,一向谨慎,找不到罪名,秦二世不问任何理由,将他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