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36)(2/2)

毅非常清楚地知道,当时如果不逃往赵国,就会死在燕惠王手上;同时又向燕惠王表示,因为自己受过燕昭王的知遇之恩,曾为燕臣,所以今后决不会做任何对燕国有害之事。信的内容说明,乐毅的人品十分高尚。所以,这封《乐毅报燕惠王书》被《史记》选载之后,传颂千古,一直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十分喜欢、反覆涌读的名篇。“善始善终”、“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等成语,都是从这封信中来的。

    燕惠王得信后,封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乐毅后来也继续和燕国有来往。燕、赵两国都以乐毅为客卿。客卿是一种以客礼相待的重要官职。

    (取材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史记·乐毅列传》、《史记·田单列传》、《战国策·燕二·昌国君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99.楚怀王一再上当受骗

    楚国楚怀王(前328——前299)当国之际,正是秦国日益变得强大之时。关内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为了保全自己,很自然地产生了联合抗秦的要求,这就是历史上的所谓“合纵”。倡导合纵的政治家,先有魏国的犀首(公孙衍),其后则有齐国的苏秦等人。但是六国又不是铁板一块,相互间有矛盾,秦国自然希望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因此,秦国也就有了联合六国中的某几个国家进攻其另一国家的方案,这就叫:“连横”。倡导连横的政治家有秦国的相国张仪等。楚怀王就处在合纵、连横的交义点上,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

    楚怀王十一年,关内六国合纵攻秦,因为六国中楚国兵力较强,所以公推楚怀王为纵长。六国联军中,魏、韩、赵这些处在抗秦最前线的国家打头阵,联军到了函谷关,秦军出击,魏、韩、赵首先退兵,合纵没有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后,六国间又相互发生战争,合纵未能坚持下去。

    但在这段时期,楚、齐两个比较强的国家之间,关系还是好的。秦惠文王用相国张仪之计,设法破坏楚、齐两国的关系,以便各个击破。

    楚怀王十六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楚国,答应归还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今陕西商县、河南西峡县一带),条件是楚国要与齐国绝交,和秦国联盟。商、於之地六百里,原来是楚国的领土,是四十多年前,秦孝公从楚国手中夺去的。所以楚怀王一听可以归还这块土地时,十分高兴,楚国群臣也向楚怀王祝贺;只有大臣陈轸不赞成与秦国联盟,他对楚怀王说:“齐、楚均弱于秦国,所以齐、楚联盟,秦国就尊重楚国;如果齐、楚联盟破裂,楚比秦弱,秦国必然轻视楚国。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怎么会归还土地给楚国呢?结果是楚国既得罪了齐国,又拿不到秦国归还的土地,也就必然会同秦国闹翻。其后果则是,齐、秦两国联合起来进攻楚国。臣以为,接受秦国的方案,不是楚国之福而是楚国之祸。”楚怀王听不进陈轸的意见,一面与齐国绝交,一面派一位将军去秦国接受归还的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以后,假装是吃醉酒从车子上摔下来跌伤了的样子,称病不出者三个月;楚国去秦准备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的将军,也干等了三个月。消息传到楚怀王那里,楚怀王一点也不怀疑其中有诈,反而认为:张仪一定是嫌楚国同齐国的绝交不彻底。于是派勇士到齐国去当面侮辱齐宣王。齐宣王被侮辱后大怒,当场折断了和楚国联盟时所订的符约,转而和秦国结交。这样,楚怀王正好中了秦国的破怀楚、齐联盟之计。

    等到齐、秦已经联合了,张仪这才出见楚将军说:“你可以去接受土地了,从某地到某地,广袤六里。”楚将军说:“臣听说是六百里地,不是六里地。”不肯接受,回去报告楚怀王。楚怀王大怒,打算兴兵伐秦。陈轸又谏劝楚怀王说:“伐秦之计不妥!不如赂秦以名城,和秦国联合攻打齐国,这样,失之于秦,得之于齐,楚国不吃亏。如果既得罪了齐国,又得罪了秦国,楚国的兵力是敌不过这两个国家的。”楚怀王不听,发兵攻秦,秦惠文王出兵还击。楚兵大败,失去汉中郡(湖北省郧县、保康以西至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楚怀王大怒,尽出国中之兵反攻,又一次大败。韩、魏等国看到楚兵败了,也乘机出兵袭楚。楚怀王只得退兵,楚国的汉中郡自此成为秦国领土。楚怀王此次大败,伤了楚国的元气,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