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33)(1/2)

    先秦(33)

    于是赵武灵王首先和相国肥义讨论。肥义是赵武灵王父亲赵肃侯的贵臣,赵武灵王很尊重他,任他为相国。赵武灵王对他说:“赵国开国之君赵筒子、赵襄子,就曾经同胡人、翟人打过仗,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为人臣者,应该补百姓,益主上。如今我想继先王之功,用兵于胡、翟,倘若能改全国服装为胡服,赵国百姓必更加习于骑射,赵国兵力必大强,用力少而见效大。而群臣中很少有人支持我。寡人决心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但是这样做必遭当世之议,奈何?”肥义说:“臣听说疑事无功,疑行无名。大王既然下定决心,就不必顾虑天下的议论。历史上帝舜到了有苗之国,就学有苗人的舞蹈;禹到裸国,也不穿上衣。这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取得政事的成功。愚者往往照既成的习惯办事,智者才能看到未来。大王不必疑虑。”赵武灵王说:“我自己是并不怀疑胡服的好处的,主要是担心为天下所讥笑。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反对的人多了,事情就难以办成功。如果能得到大臣们的普遍支持,那么,改胡服就可以建立巨大的功勋,即使天下其他的人都笑话我,我必能把胡地中山取来成为赵国领土。”

    赵武灵王于是下定决心,除了自己改穿胡服外,并且要求大臣们也都改穿胡服。结果,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称病不朝。赵武灵王派王緤传话给公子成说:“寡人将胡服而朝,希望叔父也能胡服。家听于亲而国听于君,古今之通义也。如今寡人下令易服而叔父不肯改装,我恐天下要议论这件事。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胡服是为了利民,而令必先行于贵戚。所以寡人想得到公叔的支持,派王緤前来见叔父,请叔父改变服装。”公子成再拜稽首说:“臣已经知道大王要改穿胡服,臣有病,不能朝见大王。大王既有命令给臣,臣敢说几句愚忠之言。臣听说中国乃是聪明智慧之人所居之地,万物财用也聚于中国,历来有圣贤之教、仁义之道,《诗》、《书》、《礼》、《乐》之用,异敏技能之试,为远方之所观赴,蛮夷之所向望。如今大王舍弃这一切而穿上远方的服装,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离开中国的传统,臣希望大王重新考虑。”使者回来报告,赵武灵王说:“我本来就估计叔父生病必有原因,我要亲自去看叔父。”

    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家,对他说:“穿衣服是为了人的方便,礼是为了有利于事。圣人随俗而行,因事制礼,是为了利民。瓯越之民,断发文身;大吴之国,以黑染齿,习俗不同,其便一也。所以圣人只要利国便事,就可以改变礼服。如今叔父讲的是习俗,我说的是改变习俗。以前中山国靠着齐国的强兵,侵犯我国国土,掳去我国民众,若非祖先神灵保佑,我国的部城(今河北省北乡县北部)几乎被中山国夺走。先王一直认为是奇耻大辱,至今尚不能报此仇。何况燕国、三胡、秦、韩,都是四境的强敌,国家的兵力不强,则危机四伏。寡人要改变服装,是为了继承先王遗志,使赵国强大起来,请叔父深思。”公子成再拜稽首说:“臣过去太愚蠢,没有能了解大王的深意。如今臣愿意听命!”于是赵武灵王赐公子成胡服。第二天,君臣都胡服而朝,赵武灵王乃出令,命全国改穿胡服。

    赵文、赵造等大臣谏劝说:“圣人不违反百姓的习俗。顺着百姓的愿望而施教,不费多大劳力就能成功;依着百姓的习俗而行动,是最省力的路子。而且奇装异服容易造成思想混乱,改变习俗容易使百姓不知所从。还是遵礼循法而行,国家才能安定。请大王再三考虑。”赵武灵王说:“古今习俗不同,哪有从占到今不变之礼法?穿服装不过是有利于身体,有便于做事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谚云:‘以书(书本知识)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你们不懂这个道理:”于是,坚决在全国实行胡服骑射。

    二十多年之后,赵国兵强马壮,几次攻取中山国,节节胜利,终于消灭了中山国;西略胡地,林胡王兵败献马。又进一步打算进攻秦国,赵武灵王自己假充赵国出使秦目的使者入秦,观察秦国的君臣、民情、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