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32)(1/2)

    先秦(32)

    令下之后,魏国的公孙鞅西行入秦,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起先,公孙鞅说孝公以帝王之道,秦孝公没有兴趣;后来,公孙鞅说孝公以霸道,孝公大悦,于是任公孙鞅为左庶长,下令变法。

    公孙鞅仕于秦以后,在秦孝公的同意和支持下,曾经实行过两次变法。第一次变的主要内容是:重耕织,而轻商业和文学游说,以加强国力;重军功,罚私斗,有军功的才可以升官,无军功的宗室只能成为宫户而不能得到官位,因此,无军功的贵族失去特权而成为一般宫裕民户;严密户口制度,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什伍之内,互相监督、检举、揭发,一家有罪而什伍之内不告发者同罪;一家有两个儿子的,要另立门户;等等。

    令初定后,公孙鞅怕百姓不相信变法令,于是立三丈大木于国都市南门,下令说:“有能搬掉这根木头的,给十金。”百姓都很奇怪,没有人敢搬;公孙鞅再下一次令说:“有能搬掉的,给五十金。一有一个人真的去搬了,公孙鞅立即给他五十金。百姓都相信朝廷真个是令出必行,公孙鞅然后下变法令。

    变法令下了以后,贵族丧失了做官的特权,反对者成千。秦孝公坚决支持公孙鞅变法到底。太子驷犯法,公孙鞅说:“法不能行,就是因为上层犯法之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由于对太子不便用刑,便用刑于太子师公子虔,黥太子傅公孙贾之面。第二天起,所有秦人都老老实实地遵守变法令。行之十年之后,秦国所有百姓都拥护变法,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孝公于是升任公孙鞅为大良造。

    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在全国建立州县,统一政令,统一赋税,统一斗、桶、尺、丈等度量标准;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这一次变法,实行到第四年上,太子师公子虔再度犯法,于是公孙鞅割去了公子虔的鼻子。第二次变法实行了五年,秦国更加宫强。于是,秦孝公命公孙鞅带兵打败了魏国,此后,秦孝公封公孙鞅于於、商之地,为列侯,故公孙鞅亦称商鞅。

    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变法的政令因为已见出明显成放,所以后代秦国国君也一直能把变法的政令延续下去。秦国此后逐渐强于其他诸侯国,变法是个根本原因。这为此后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取材自《史记·秦本纪》、《史记·商君列传》)

    87.秦惠文王车裂商鞅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虽然使秦国得到宫强,但是,这一变法得罪了大量贵戚,特别是得罪了太子驷,所以,在秦孝公年事渐老,太子驷继承王位之事不久必然会成为现实时,有一位名叫赵良的士人,曾经劝商鞅避位以保平安,但是商鞅自以为对秦国有大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所以听不进赵良的意见。

    秦孝公在位十八年而死,正是赵良劝商鞅及时引退的后五个月。于是,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前338——前311)。秦惠文王一旦登上王位,原太子师公子虔等人立即告商鞅想造反,秦惠文王便发兵捕商鞅。

    商鞅逃亡到关口,要住客舍,管理客舍的人不知道他是商鞅,对他说:“商君之法,住宿的客人没有证明的要逮捕。”商鞅喟然叹息道:“唉!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后人因称自己立法害了自己的情况,叫做:作法自毙。商鞅于是逃往魏国。但是他曾在和魏国作战中欺骗过魏将公子印。原来,他在统领秦兵攻打魏国时,因为和魏将公子印原来就熟识,他不是光明正大地通过双方对阵作战来取胜,而是借这层原来的熟识关系假作邀请公子印饮酒会盟罢兵,然后借饮酒机会抓了公子印,并且趁魏**队失去统帅时进攻魏军,大获全胜。魏人痛恨他打仗时用欺诈手段,不肯接受他。他要求从魏国逃向其他国家,魏国也不同意。他走投无路,只能又逃回秦国,终于为秦惠文王所捕。

    秦惠文王恨商鞅到了切骨的程度,处以车裂之刑。所谓车裂,俗称五马分尸,就是把活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拴在五辆车上,以五匹马分别驾这五辆车,同时鞭马,使被刑之人四分五裂。与此同时,秦惠文王还族斩商鞅全家。

    不过,秦惠文王并没有改变商鞅所定的法令,商鞅死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