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30)(1/2)

    先秦(30)

    孔子正好在陈国,听到楚昭王的这些话后,说:“楚昭王是懂得大道的国君。”

    楚昭王终于病死军中。

    (取材自《史记·楚世家》)

    三、战国

    80.三家分晋

    晋国在晋悼公手上,曾经是一个九合诸侯的强国。所谓“九合诸侯”,就是说,以晋国为盟主,九次约会各国诸侯们在一起商量国与国之间的政事。当时晋国除了与国君同宗的贵族外,还有六家异姓的贵族:韩、赵、魏、范、中行、智氏,是为六卿。

    晋国的军事制度,起先在晋文公手中建立了三军,后来在晋景公手中建立了六军。中军是晋国国君同宗的贵族军队,称做:公旋。所以中军帅一般由国君的同宗贵族担任,中军帅同时也就是三军统帅或六军统帅。不过,因为中军统帅、也即三军统帅的地位太高,所以同国君之间的矛盾也较尖锐;如果得罪了国君,常会全族抄斩。这样杀来杀去,晋国国君同宗的贵族反而越杀越弱,而异姓贵族的势力就显得相对强大。所以《左传.昭公三年》纪载齐国的晏婴出使到晋国与晋国大臣叔向讨论两国政事,各自都慨叹两国形势不佳。叔向说:“晋国国君的同宗已经杀戮殆尽了。我听说,国君的地位要下降,其同宗的枝叶先落,国君就会跟着完蛋。就拿我这一宗来说吧,我这一宗共有十一族,只剩了我这一族还在,我的儿子中又没有贤才。对我而言,能够得到善终就不错了。哪里能奢望保全后代。”后来,叔向的儿子和晋国国君另一同宗祁氏,都因掌握军权而得罪了晋顷公。六家异姓贵族要削弱晋国国君的实力,于是主张把这两家晋国国君的同宗全部族斩,将两族的领地分掉。

    这一来,晋国国君因为自己同宗的进一步被消灭而变得实力更弱,六卿更为强大。后来,六卿之间又互相吞并,剩下了韩、赵、魏三家,到晋幽公的时候,晋国国君的实力已经削弱到反过来要朝见韩、赵、魏三家君主的程度了。

    这样,到了周威烈王(前425——前401)二十三年,也即是公元前403年,周天王赐赵、韩、魏皆为诸侯。所谓周天王之命,实施上就是承认这三家晋国内部贵族强大的政治现实。又过了三十年左右,魏、韩、赵三家彻底灭晋而三分其地。晋国灭亡。

    (取材自《史汉·晋世家》、《左传·昭公三年》)

    81.食言而肥

    鲁哀公(前494——前466)和三桓关系紧张。三桓是鲁国的三家贵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国先祖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这三家贵族执掌了鲁国的政事大权,历来同各届鲁国国君都有些矛盾,到鲁哀公的时候,鲁国国君力量愈弱而三桓愈强。

    鲁哀公二十四年,出访越国,二十五年,哀公由越国归鲁。季孙氏的季康子和孟孙氏的孟武伯迎哀公于南郊五梧。随哀公出访的仆御郭重对哀公说:“这两个人(指季康子和孟武伯)对大王坏话说得多了,大王要耐心点听完他们的话。”

    鲁哀公在五梧设宴接待季康子和孟武伯。孟武伯很反感郭重,在向哀公祝酒的时候说:“郭重怎么会长得这么肥?”季康子说:“孟武伯应该罚酒!因为鲁国周近有许多仇敌,臣等要防备他们,所以不能随国君出国访问。郭重此行很辛苦,孟武伯反而说他长肥了。”哀公说:“他食言太多了,怎么会不长肥呢?”这话是反话,意谓三桓对自己不尊重,说话不兑现。这次饮酒,相互都不愉快。此后,“食言而肥”就衍而为一句成语。

    鲁哀公想借越国的力量来攻击三桓,三桓先发制人,在哀公二十七年八月发兵攻哀公,哀公只好出逃,先逃到邹国,再逃到卫国,最后逃到越国。后来,三桓虽然同意迎回哀公,哀公却再也没有力量与三桓抗争了。

    到哀公死后,他的儿子悼公即位时,鲁国国君的实力已经低于三桓,此后各代鲁国国君,只剩了一个国君的招牌,而无力执掌鲁国政权了。

    鲁国的三桓执政,和晋国的三家分晋,在历史上划分了一个阶段,它们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取材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左传·哀公二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