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先秦(29)(1/2)

    先秦(29)

    使者到达后,传达楚平王之命。伍尚,伍子胥兄弟俩商量。伍子胥说:“这肯定是让我们父子一起受死去了是白白送死,不如奔往他国,借他国之力为父报仇。”伍尚说:“听到父亲可免罪而不去,是不孝也;但此去必父子同死,父死而不报仇,是无谋也。根据各人的能力而做不同的事情,是智也。你可以逃走了,我去陪父亲同死。”伍尚于是束手就缚。伍子胥弯弓张箭,出见使者说:“父亲有罪,召儿子干什么?”打算射杀使者。使者逃走后,伍予胥出奔吴国。

    伍奢听到伍子胥逃走的消息后,叹息说:“胥逃走了,楚国从此危险了。”他深知自己儿子伍子胥的才能,临死前还为楚国今后的命运担忧。楚平王遂杀伍奢、伍尚父子。

    楚平王死后,秦女所生的儿子熊珍立为国君,是为楚昭王(前515——前488)。楚国群臣因为费无忌谗害忠良、谋逐太子建、挑动吴楚两国矛盾等事,大家都很恨他。楚令尹子带于是杀费无忌以悦众。

    伍子胥后来果然在吴国得到重用,率兵攻进楚国,这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之墓,鞭楚平王之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取材自《史记·楚世家》、《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左传·昭公十九年、昭公二十年、昭公三十一年》、《左传·定公四年》)

    77.齐景公患疟

    齐景公生了疟疾,诸侯们大都派人来问候病情。嬖臣梁丘据与裔款二人对齐景公说:“大王对鬼神和祖宗是很尊敬的。如今诸侯们派来问候大王的使臣云集齐国,他们一定认为大王不敬神才会得病的。这都是担任祝、史之臣没有尽到自己敬神的责任之故。大王应该把他们杀掉,使诸侯们都知道,不敬神的只是祝、史之臣,而不是大王。”

    齐景公听了很高兴,征求齐相晏婴的意见。晏婴说:“如果君王有德,内外政事都处理得头头是道,上下都没有怨气,祝、史之臣把这一切君王的功德都问心无愧地报告给神,神也很高兴地享受祭祀,保佑国君。祝、史也自然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如果碰到淫邪之君,国事混乱,上下怨恨,高台深池,聚敛无度,神怨民恨,不肯改悔。担任祝、史之臣就难办了。如果对神说老实话,是向神报告君王的罪状;向神说君王的好话,就是欺骗神。祝、史进退无辞,只能说几句空话。这样,神自然不会造福国君,所以如果国君生病,大都是国君自己的残暴使鬼神恼火了,祝、史之臣只不过是说了些空话引起鬼神不愉快而已,他们是没有多大罪过的。”

    齐景公说:“那么,寡人应该怎么办呢?”

    晏婴说:“大王即使杀了祝、史也不能对病情有多大好处。大王把山泽湖海之利都派官吏管起来,不肯和百姓共享,边鄙之人既要服役,进出关口又要受到强征暴敛。官吏们的收税更是没有尺度,想收多少就收多少。宫室的建造也停不下来,天天更新。内宠的妾妇,公然到市场上去抢夺百姓的货物;外宠的臣子,假造君王的教令向鄙野的百姓征求得没有底,所求不给,则办百姓的罪。整个齐国的百姓都苦透了,家家夫妇都在诅咒大王。祝于神固然有益,诅于神则必有损。齐国从西至东,到处是诅咒大王的百姓。尽管祝、史之臣是善于向神祈福的,如何能胜过亿兆人民的诅咒呢?君王要是想杀祝、史的话,只有自己先要修德,修德以后病仍旧不好,才能定祝、史的罪。”

    齐景公于是下令:宽政、毁关、去禁、薄敛、责己。

    (取材自《左传、昭公二十年》)

    78.吴公子光杀吴王僚自立

    吴王寿梦(前585——前561)有四个儿子。最年长的名叫诸樊,其次叫余祭,再次叫余昧,最小的是季札。季札最贤,吴王寿梦生前就讲过,要让最小的儿子季札继承自己的王位。吴王寿梦死后,三个哥哥都主张立四弟季札为吴王,季札坚决不肯当。于是只能由大哥诸樊暂时代为吴国国君。

    吴王诸樊(前560——前548)元年,办理吴王寿梦的丧事已毕,诸樊坚决要让位给四弟季札,季札仍是不肯当国王,自己躲到田里去耕地。诸樊没有办法,只得把国君当下去。

    吴王诸樊十三年,死。死前,诸樊觉得父亲想使季札当吴王的愿望没有能实现,心中不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