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9.基督教的大分裂(2/2)

精神寄托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这严重威胁到了基督教的“一神论”理论,教内人士也开始产生了分歧。同时偶像崇拜也极大地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君王的权力,于是利奥三世利用教会的弊端,发起了向教会宣战的破坏圣像运动。726年,他发布了第一道破坏圣像运动的诏令,并于730年取消了教皇的特权和管辖权,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17年才告终。但是利奥三世的诏令却遭到了罗马教会的强烈反对,于是此举进一步地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公元9世纪初,庞大的查理曼帝国诞生了,罗马教会为了巩固势力于是依附于查理曼帝国,并在查理曼的怂恿下开除了东罗马教皇的教籍,致使两大教派之间的鸿沟变得不可弥合。在公元867年的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会议上,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教派提出驱逐罗马教皇的议案,但是没能通过,相反,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被迫承认罗马教皇在西方教派中的最高权力,这一事件极大了增强了两大教派之间的仇恨。

    但是真正促成两大教派最终决裂的事件是发生在11世纪关于意大利南部的管辖权问题的探讨。意大利的南部以希腊语为主,所以罗马教皇认为应该由他们管辖,但是他的要求遭到了君士坦丁堡教区主教的拒绝。怒不可遏的罗马教皇命人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祭坛投下开除君士坦丁堡教主的圣谕,并规定凡跟随希腊派大主教的,也一律开除罗马教籍。这一举措遭到了希腊派的强烈反对,于是希腊教派仿其道而行之。至此,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派与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派彻底地决裂。之后,西罗马教派一直沿用“公教”的称谓,所以称作“罗马公教”,中国翻译为“天主教”;希腊教派以正统自居,称为正教,因其中心在东罗马故中国译为东正教。

    基督教会的分裂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教会争夺最高权力的产物。在分裂之后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两大教派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义,发展各自的势力,促成了现在两大教派截然不同的风貌,对其各自的统治区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狄奥多西】

    拉维乌斯?狄奥多西出生于今西班牙塞哥维亚一个基督教徒家庭,379年罗马爆发战争后,狄奥多西被任命为共治皇帝,统治东罗马地区和伊利里亚郡。他上台不久就召开了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会议修订了《尼西亚信经》,宣告“圣灵具有神性”,确定阿里乌教派为异端,并正式确立三位一体的神学教义为基督教传统教义。此外,会议还保障了主教在各自教区内的司法审判权,并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应享有与罗马主教同等的地位和荣誉,因为君士坦丁堡是新的罗马”,明确肯定了君士坦丁堡主教的优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