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1.科举制度形成(1/2)

    21.科举制度形成

    时间:605—1905年

    人物:隋文帝杨坚

    影响:科举制使社会中的平民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别人尊重的出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国家的管理更加的有序。值得一提的是,科举制度刺激了社会各阶层对知识和人才的敬慕,推动了知识在民间的普及。

    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仅是文化上的举措,更主要的是一种改革时弊的政治手段,其创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在秦朝之前,统治者采用分封制,官员多是依赖于世袭,这在周朝表现的最为明显,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按照不同的等级和伦常各司其职,但是东周时期这种制度被打破,一些“客卿”、“食客”等以外的人才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而到了汉朝,这种施行了几百年的统治方法终于被废止,民间的有志之士、德才兼备的人才开始被推举到朝中为官,并随着人数不断增多,形成了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

    曹丕建立魏之后,为了把权利收归朝廷,他创立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本以士人优劣选拔人才,最初改变了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确立和巩固了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但是由于选拔的特权掌握在士族手中,很快九品中正制成了门阀们维护权利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随着封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九品中正制堵塞了逐渐强大的士族进入仕途的道路,而另一方面,世族们称霸一方的弊病,严重的影响了最高统治者的利益,于是最统治者们都在寻求一条能够打破这种局面的方法,科举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所以说,科举制主要是一种改革时弊的政治举措,即用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来消除世族门阀制度对最高统治者的威胁。隋之后的朝代,几乎每一次大的政治改革都会对科举进行变革。

    科举制出现于隋朝,是用考试的方式分科取士选拔人才,使社会各阶层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形成的标志是隋朝大业元年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的出现。科举制度建立之后,随着各朝统治者的用人取向,考试的科目和形式会相应的变化,从宋代开始,科举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

    科举考试打破了门第、财产主宰命运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给应试者提高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