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也是历史 > 1994 中国能够治理通货膨胀吗?(2)

1994 中国能够治理通货膨胀吗?(2)(2/2)

升的物价可以用以下原因作出解释:

    1. 上半年物价高涨幅的递推效应。1993年,国家为了进一步理顺价格,改变基础产品价格长期过低的格局,逐步建立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加大了价格的改革力度,先后放开了粮食、钢铁及部分统配煤炭的价格;调整提高了原木、水泥的出厂价格,并对部分原油价格实行了议价。这些改革措施在发挥猾作用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价格的上扬。由于这些基础产品的涨价,拉动了消费价格的全面上扬。

    2. 投资规模过大扩张了需求压力。1993、1994年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增长的年份,货币投放量相应增多。这势必加剧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必定会拉动市场物价的上涨。

    3. 经济转轨时期有效的价格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在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的同时,有效的价格宏观控制机制尚未健全,缺乏对乱涨价和变相涨价现象的及时有效的制衡和监管约束,使得价格放夸成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4. 人为乱涨价。这是老百姓感觉最为强烈也是最难调控的一种涨价原因。今年年初税制推出后,一些企业借口对新税制的不理解,把17%的增值税加入销售价格里。税务局长在电视上三令五申,仍不解决问题,老百姓的印象里是只要物价涨上去就不见有落下来的。此外,在涨价风中,出于各种心理的经营者们,一哄而上,哄抬物价,致使有些不想哄抬的也不能自持,从而形成恶性涨价的多米诺牌效应。在脆弱的物价监管发挥出一点作用时,涨红了眼的企业便使出变相涨价的招数。以北京地区的大米为例,零售价先是猛升到1.60元/公斤;国家对大米实行限价(1.60元/公斤)后,粮店不敢突破,便干脆不卖这种米了,把同样的米用塑料袋一装,5.00元/公斤,名曰“健康米”。家家粮店只此一种,爱买不买,拿工薪的平头百姓叫苦不迭。最后市政府出面调来大米,限价1.60元/公斤出售,总算缓解。但不过一个月,粮价还是被突破,上调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