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妈妈请爱我一次(2)(1/2)

    妈妈请爱我一次(2)

    小雅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基本上在每一个心理发育关键期都没有顺利通过。小雅心理问题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她出生的时候。出生时,妈妈难产,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使妈妈对这个孩子产生厌恶。同时,父母对她的出生充满了预期,认为应该是个男孩,但她却是个女孩。父亲一直没在医院露面,妈妈把所有的痛苦、愤怒都加在了小雅身上。因此小雅从一出生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对她的忽视也就在所难免。比如:小雅哭了,谁都不去理她;尿布湿了,也没人及时更换;渴了、饿了也是有时及时,有时不及时。这些养育上的“小问题”会令一个新生的婴儿缺乏安全感,使她把关注力从对外转为对内,长大后表现为内向,不会人际交往。这些问题在小雅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比如,她认为公婆对她不好,但却没有把观感反馈给公婆,再加上观念的不同(小雅生长在香港,而公婆出生在乡下),人的思维习惯也会不同。如果小雅合理交流,也许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误会就会烟消云散了。

    小雅少年时,自信心萌芽时,父母没有给她正面的反馈。孩子的自信心,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培养起来的,而是先有父母的肯定。这个时期的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从这面镜子中看到的。如果父母是一面积极的镜子,总是能给孩子以正面的肯定;孩子面对自己就充满自信;反之,则缺乏自信,在正常的沟通与认知上充满障碍。小雅的父母就是一面坏镜子,他们反馈给小雅的,全是负面的。例如:有一次妈妈带小雅去看邻家一女孩,对小雅说:“你和她一样丑。”这话深深地印在小雅的心里,使她对自己的容貌没有自信,也使小雅的着装总与她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不相符。

    在咨询中小雅谈到,姐姐小风和妹妹小颂一直与妈妈同住,小风收入不高,由妈妈补贴;小颂有两个孩子,也是妈妈带大的。家里就好像没有小雅这个人,她从初中开始就住校了,从那以后也再没有回家住过。2003年北京闹**,她也发烧了,因疑似**而被隔离,父母也只是打了一个电话询问而已。

    我问她这是否是父母关心的表示,小雅摇了摇头说:“不可能,他们才不会关心我呢!”其实,父母应该是关心小雅的,问题是父母的表达方式有问题,父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