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禅堂夜话 > 第五讲 以无住心对无住境

第五讲 以无住心对无住境(2/2)

百丈禅师有几句话,非常重要。“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灵光就是真如佛性,在用功用到山穷水尽得转身时,根与尘相脱,即前后际断。众生之所以迷,在于根尘相接,产生贪嗔痴慢疑。根尘相脱,无有妄想,只有灵光独耀,这就是真心的显现。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本体显现是无法表示的,是语言文字所不到的。“心性无染,本自圆成”,我们这颗心清净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无欠无余。我们见到这颗心以后,该怎么办啊?“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要好好保任,在二六时中,一切妄想自然与心不相干,心不受染污,即如如佛也。第一个“如”是形容词,第二个“如”是名词,自己的心就像如如不动的佛。如去如来,如者不变义,我们的心只要没有外在一切烦恼所染污,所谓在尘不染尘,就能当体证到如如之佛,见到如如之佛,经验到如如之佛。这种境界是开悟者的境界,所以我们在参话头时,真正参起疑情,不管有多困难,都不要放过。久而久之,自然有好消息出现,这个好消息就是百丈所说的“灵光独耀”。

    历代祖师开悟,悟此一点;我们想要开悟,也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在历史上有一个张拙秀才,他想去参拜石霜庆诸禅师,张拙在功夫上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想找一个师父捅破窗户,亲见本来面目。石霜禅师见到秀才,问:“秀才何名?”张拙说:“我姓张,名拙。”石霜禅师用一个反激法,说:“觅巧尚不可得,拙从何来?”这一问把张秀才逼到无路可去,一击之下,一念契入无生。然后,他写了非常有名的张拙得道诗,得到石霜的印证。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我们这颗心是光明寂照,充满恒沙,凡圣都在其中。“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一念不生时就会全体呈现,根尘相接,妄念纷飞,光明就没有了。“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成邪”,想要断除妄想反而会增加妄想,真如就在当下,所谓“平常心是道”。道是现成的,想趣向真如亦是邪知邪见。“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证得如如之理,随缘任运,无挂无碍,生死涅槃一切对立的东西都不存在,当下即是大涅槃、大自在。

    这首诗在禅门传诵很广,全文如下: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成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大喝一声)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