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民国韵事 > 赵清阁:直以见性,柔以见情(3)

赵清阁:直以见性,柔以见情(3)(1/2)

    赵清阁:直以见性,柔以见情(3)

    那时,赵清阁“才23岁,穿着京沪一带流行的时髦短装,短头发,态度潇洒,落落大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男性的健美,又有女性的温柔。有干练的办事能力,能很好地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是一位能说会写、又善于交际的人物”。

    赵清阁这种中性的性格,使“见着女人也老觉得拘束”、“一向怕女人”的老舍有勇气跟她合写《桃李春风》。老舍擅长人物对话,赵清阁比较懂得戏的表现③——两人在创作上很有默契,珠联璧合。

    老舍为赵清阁的小说随感集《凤》作序时,大赞赵清阁的“勇敢”:她很瘦弱,可是非常的勇敢;独自办一个刊物已非易事,她还自己写稿子;对文艺,她仿佛中了迷似的爱好着,学习着,尝试着!《弹花》并不能给她饭吃,还须去做事挣来三餐。

    文友相聚,喜欢联句对酒。“那时就数老舍联得既快又精,他还善于集人名为诗,很有风趣。”老舍的一首用8个作家的名字联成的绝句,深得赵清阁喜爱——“清阁赵家璧,白微黄药眠。江村陈瘦竹,高天臧云远。”赵清阁赞道:“人名诗难作,作得自然,不露痕迹,尤其难!我佩服老舍的才华。”——提起对方,两人的言语间,都充满了钦佩与惺惺相惜。

    武汉战事紧张,《弹花》的销行与生存陷入困境。1938年7月,赵清阁被迫入川。20天后,老舍也转移到重庆。两人再度重逢④。

    在重庆,《弹花》再次陷入困境,不得不由月刊变成双月刊;又因华中图书公司执意要停办,赵清阁只得一人擎起半边天,向教育部申请补贴,并自办发行⑤。

    在这样的艰难中,老舍倾力相助,为《弹花》不遗余力地写稿——两人在事业上可谓患难见真情。

    抗战胜利后,赵清阁要出川返沪。傅抱石赠给赵清阁一幅《红梅扁舟图》,老舍在册页上题诗:

    风雨八年晦,霜红万叶明。

    扁舟载酒去,河山无限情。⑥

    此画,此景,此诗,此情,无言处千言万语,欲诉时悠然心会。

    回到上海后,赵清阁开始主编《原野》。《原野》长年累次地在显著位置刊载了老舍的作品。1946年,老舍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参加讲学,《原野》以跟踪式报道记载了老舍在美3年的行迹⑦。赵清阁以“见字如晤”的方式,跟相隔天涯的老友遥相致意。

    赵清阁藏有老舍的大量手札。然而这些书信大多数在文革中被抄,有些则被本人有意销毁。在赵清阁收编的《书信集锦》中,仅收老舍的4封。每封以“清阁”、“清弟”相称,关怀深切,而言辞节制,颇有些“刚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