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国宝在海外 > 英雄名马,生死相依

英雄名马,生死相依(2/2)

”是一匹毛色黄里泛白的战马,曾载李世民夜行二百余里,激战数十仗,一举击败了臭名昭著的“儿皇帝”刘武周,收复了黄河以东山西等地。“白蹄乌”现已残损甚重,但其疾速飞奔,势不可挡之状却仍保留得淋漓尽致,再现了当年浅水原(今陕西省长武县内)大战之时,该马势若凌云,所向披靡的无畏气概。“飒露紫”是石刻六骏中唯一一匹兼刻人物图像的战马,艺术家们紧紧抓住该马胸部中箭,大将丘行恭为其拔箭时欲拔不忍的瞬间动作,真实地表现出一种残酷激烈的战争场面。“青骓”和“什伐赤”都是李世民与窦建德势力在武牢关大战时的坐骑,二马各中五箭,一役俱损。“拳毛”是李世民率兵平定刘黑闼时的战马,该马身中九箭而亡,充分显示了李世民连年征战,浴血疆场的艰辛,也留给了后世子孙以“勿忘历史”的谆谆告诫。

    近百年来,“昭陵六骏”一直是众多中外学者关注的研究重点,但对其来源莫衷一是,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昭陵六骏的来源及含义。昭陵六骏名号,有人推测是波斯语,有人判断是粟特文,也有人认为是突厥文或梵文,但一直没有结论。

    最近,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葛承雍经过三年多研究,提出“昭陵六骏”来源新说,为这一千古之谜的破译,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语源学研究,葛承雍确定昭陵六骏名号不是中原本土之名。他以突厥语作为突破口,分析了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外域贡马、俘获战马、互市买马和隋宫厩马等四种不同途径进入中原的“胡马”,认为大都来自突厥或突厥汗国控制下的西域诸国。葛承雍还从马种学上分析了昭陵六骏的来源产地,多方面缜密论证了六骏中至少有四骏属于突厥马系中的优良品种。

    国宝价值

    “灿烂求备”的唐代,除了宗教雕塑外,殿堂及陵墓的仪饰雕塑等非宗教雕塑也同样发达。最值得一提的要属唐太宗的“昭陵六骏”浮雕了。凝视这奇迹般的瑰宝,千年之前工匠的妙笔神功令人叹为观止,不愧为世界石雕史上的经典之作,我国雕刻史上的丰碑。

    有这样一句诗:“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这些曾为李世民政权的建立驰骋疆场的战马,被雕塑家们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得劲健英俊,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这种现实中的动物以几乎平面化的方式塑造出来,并不比汉代六朝墓前的神兽缺乏气度,正如鲁迅所云:“汉人墓前的石兽,多是羊、虎、天禄、避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简直前无古人。”昭陵六骏所体现的是一种现实的美,一种雄健豪迈、深沉悲壮精神的美,也是一首时代的赞歌,生命的赞歌。

    时至今朝,岁月沧桑。昭陵六骏已经不仅是大唐太宗皇帝宣扬文治武功,警示后人的祭器,而已成为集中展示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实物载体,它本身所固有的也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承继了一种磅礴大气,猾向上的民族发展精神,昭陵六骏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追忆先祖伟业,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国宝重器。这六块石雕是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早已驰名海内外。

    历史上关于昭陵六骏的广泛传播得益于北宋游师雄六骏图碑的刊刻。国内现存的昭陵四骏均被人为破坏,被打分成多块。原物是什么样现在很难一见,在未破坏前,有长安李月溪的手拓传世,从拓片上看,墨迹清晰,再现了骏马的生动形态。

    有这样一种说法,现在世界上所能看到的飒露紫、拳毛是根据最初保留的图片复制而成的。复制品在形式上虽然保持了昭陵六骏的完整性,但其艺术魅力与千年之前艺术工匠的传神佳笔已无法同日而语。

    回归难题

    时至今日,昭陵二骏离开故土已近百年。

    1987年和1992年,秦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到美国访问时,刚下机就径直奔向费城宾大博物馆,探望“飒露紫”和“拳毛”。圆形大厅设有3个入口,“飒露紫”和“拳毛”就陈列在一个入口的左侧,两骏四周都有砖砌的边框,两骏的身上的裂痕很明显。

    “自家的东西,却要跑到美国去看!”吴永琪说当时心里非常不舒罚

    宾大博物馆馆长接待他时,总是强调这两骏不是他们盗的,而是从美国买的,他们有发票,有各种证据。宾大博物馆与卢芹斋的买卖关系仅局限在纽约和费城之间,盗运昭陵两骏和宾大没有什么关系。

    据说,陕西省的文物工作者当年到美国访问时,曾和宾大博物馆谈过归还两骏的事情,但对方总是刻意回避。昭陵两骏虽然被盗运,但是中间几经转手,美国宾大博物馆在购买两骏时的程序又是合法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两骏回归的难度。

    2001年10月28日,中国邮政总局采用压凸印制方法发行了一套六枚的“昭陵六骏”邮票。在邮票上使用压凸方法印制,这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还是第一次。票面上,流落在美国的二骏是以复制品为蓝本,从而再次引发了国人心中的文物流失之痛。

    在昭陵二骏流失海外的这一百年间,呼唤二骏回归的声音从未停止过。追回流失海外被掠文物的道路是漫长的,作为昭陵六骏文物原址所在地的咸阳,有民间组织的发言人明确表示:“昭陵六骏是我国文物史上的瑰宝,是不可分割的文化财产。如何使二骏回归,尽早实现六骏团圆,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无论这一过程将会多么漫长和艰难。”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工作的华裔女士周秀琴,先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宾大博物馆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档案,以及当年的很多信件和私人日记等珍贵资料。经过7年多的努力,她终于将昭陵两骏流失美国后的这段史实搞得水落石出,为我们揭开了昭陵两骏流失海外之谜。周秀琴还专门在美国召开了一个聚会,邀请在美的华人参加,商讨两骏的回归事宜。不少有识之士也一直为此奔波,但至今没有明显进展。

    同类国宝

    古代帝王陵墓雕像中的文臣武将,皆是皇帝生前的有功之臣,死后为他们造像,一方面这是帝王给予下属的特殊优遇和崇高荣誉;另一方面也是统治者用于笼络人心,巩固政权的一种手段。

    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贵族侵扰的著名青年军事家。霍去病在短短的六年中,六次出击匈奴,危卫国家、扫除中西商贸文化交流道路上的障碍做出了巨大贡献。

    霍去病英年早逝,24岁便撒手西归。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在惋惜之余,为了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在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形如祁连山的巨大墓冢,寓意霍去病生前在祁连山一带战无不胜,威震匈奴。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种类和布置方式,有别于后世帝陵前的石像。石雕充分利用山石的自然形态,依石拟形,稍加雕凿求之神似,种类繁多,形象古拙,手法简练,风格浑厚。石雕散置于封土之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石像中最著名的是“马踏匈奴”,它艺术地概括了霍去病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石马是昂首站立,长尾拖地。腹下雕有手持弓箭、匕首、长须仰面蹙眉挣扎的匈奴人像。高大的战马气宇轩昂,四蹄踏翻凶恶敌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念碑式的作品。这些雕刻手法多样,构思精巧,寓意深刻。

    具有代表性的还有伏虎石雕,是雕刻家利用一块波浪起伏不规则的石料,把凶猛桀骜的“虎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虎头、颈与胸连在一起,似为积蓄力量,一蹴而发。虎尾倒卷于背上,虎身斑纹不雕而现,异常生动。就目前所知,墓前置石虎,霍去病墓是第一例。秦以前的国君墓上未发现石雕,秦以后的西汉1l座帝陵也未发现一件石雕,只有在汉武帝的陪葬墓——霍去病墓上发现了不少,这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陵墓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