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四、民办教育: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民办教育: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1/2)

    四、民办教育: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择校热之所以横行一时,学生之所以要大搞题海战术,学校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乱收费用,而老百姓却只得长期忍受教育的不公……种种问题都和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经济虽然在近一段时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若想担负起13亿人的教育需求,这些钱还远远不够。人们也曾试图用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值解决全民教育问题,却因为太过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作罢(中国全日制在校生约占世界受教育总人数的20%)。

    中国是典型的“穷国办大教育”的国家,单靠政府的能力无法支撑起偌大的教育市场,于是一批满怀着资金和办教决心的个人出现了,他们看好教育的发展前景,渴望通过经营教育实现国家、社会、受教育者与自己的多赢。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陆陆续续出现在人们眼帘。截止到2002年,我国已拥有各类民办学校6万多所,在校生总数突破1000万,民办教育向人们显示出它不可小觑的发展力量。正如一位资深民办教育人所说,民办教育就好像石头缝中跳出来的猴子,模样怪、长得快。

    为了督促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地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它承认了民办学校在法律上的公平地位,对民办校的产权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说明,显示出政府扶持民办教育的决心。不久,《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也跟着公布了,然而它带给民办教育的却是一阵阵的寒流。

    发展民办教育是大势所趋。2006年,全国高考录取率达到55%,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然而却只有50%左右的初中生能够顺利地升入高中。政府也希望为教育多投入些资金,可发展中的中国各项事业都需要财政的支持,政府在教育的投入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尽管历史悠久的公立学校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却依旧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受教育需求。从这个角度看,民办教育的崛起势在必然,民办教育在未来也大有可为,毫不逊色于公立教育,然而纵观民办教育十几年来的风风雨雨,它的发展历程却布满坎坷。

    其实,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大可以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上下都对改革开放达成了共识,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活跃了市场,也让我国经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活跃态势。教育也应大胆地突破公立学校一统天下的单调局面,鼓励提携民办教育,猾引入新的办学模式。如此,中国教育就一定能很快走出发展的瓶颈,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革。

    可就目前来说,国人对教育改革意义的重要性认识得还不够,没有具备像当年经济体制改革时那种拧成一股劲的团结精神,没有形成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推动改革的力量。其实,今天进退维谷的教育就好比那时裹足不前的经济一样,不改就意味着落后,不改就意味着腐坏。只可惜认识到这点的人少之又少,否则人们早就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放开手脚对教育大改特改了。有人将教育改革的艰难归结到利益重组的问题上,实际上在经济改革运行之中也屡屡出现利益洗牌的状况,可正因为所有人都清楚不改的话就谁都没饭吃,经济改革才在阵痛之后取得成效。推动教育改革也需要大家的团结,需要每个人都意识到不动声色的衰落会和显而易见的腐烂一样都会招致毁灭。

    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力向来比经济大得多,这就意味着教育改革需要投入更大的力气打破思想上的束缚,用科学的眼光而不是个人的喜恶,冷静地分析传统对现实的作用,将教育改革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一些,响亮到足以激荡每个人的内心。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无论古今中外,成功的体制改革总离不开国家最高决策者的努力,但凡涉及国家民族大业的改革都不是单靠着几个政府部门就能实现得了的,必须要国家最高决策者予以全方位的调控。同时,和古代皇帝亲自率兵出征总能大振士气的道理一样,国家最高决策者对改革的态度往往能深刻影响国民自己的态度。经济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功,和国家最高决策者的大力支持不无关系。

    教育的影响渗透至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它的变革和每一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它像经济体制的改革一样,非常需要国家最高决策者的大力倡导。民办教育能否长足发展,是关系着教育能否从单一化过渡到多元化的关键,而教育的多元化又是教改的一大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促进民办教育实在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需要国家大张旗鼓地宣传,尤其在大多数人都没有充分意识到民办教育重要意义的现在。

    《民办教育促进法》虽给了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却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办教育根深蒂固的歧视无能为力。就拿简单的购买火车票来说,每到假期来临之前,河南漯河某民办大学的校长就要为学生购买火车票的问题头痛。尽管国家规定民办学校的学生和公办学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应该和公办校学生一样享受半价火车票,可他们的学生就是无法买到半价票。

    很多民办教育人都有这样无奈的感慨:法律公布了,各地也都认真学习了,可现实中的公平依旧可望而不可即。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将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所谓“补充”,无非就是辅助力量,其潜台词就是公办教育为主导。曾有教育学者将民办教尤喻成沙丁鱼中的鲶鱼。沙丁鱼很容易在运输的过程中死亡,为了激活它们的生命力,就有聪明人在沙丁鱼群中放进一只鲶鱼,活泼好动的鲶鱼一入了沙丁鱼群就显示出极强的攻击性,沙丁鱼在鲶鱼的攻击下疲于奔命,存活率反倒增强了。然而,一旦活力被激发,沙丁鱼就会反过头来围攻鲶鱼,势单力孤的鲶鱼往往就只有死路一条。

    民办教育的蓬勃,刺激了公办教育的活力,使教育改革得以深入发展,但在生源一定的情况下,民办教育的异军突起就是对公办学校的潜在威胁。正像坐惯了家里小皇帝之位的独生子女,在和别的孩子相处起来总摩擦不断一样,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的态度虽说不上敌对,但也少不了几分戒备与排挤。

    《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允许公办学校创建民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