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一、教育,在农村出现断裂

一、教育,在农村出现断裂(1/2)

    一、教育,在农村出现断裂

    目前的农村教育,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悲哀,这种文化教育的断裂与危机,不仅使农民吸收不到新知识,不能摆脱贫困,甚至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倒退。造成中国农村教育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现阶段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而深究其背后原因,这又是公共财政分配不合理所造成的。

    曾有人笑言教育部门就是被轻看怠慢的清水衙门。可以比较一下,诸如各政府机关、行政部门,还有一些垄断国计民生的工商税务,电力交通等部门,哪里不是“有头有脸”。究其因,无非就是因为这些机构拥有支配资源的权力,而这些权力就可以使得该部门的利益被最大限度地实现。至少,这些部门在有数的财政预算中,总是能够优先从财政分配计划中,得到所需的资金。

    像极了以前“祖宗庇佑”的道理,这些占有资源优势的机构,他们可以凭借这种占有优势进行资金调用,如修建子弟学校,以供自己部门人员的孩子占用。这样,他们的子女就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这些“内部员工的子女”在毕业以后,又能轻而易举地进入这些垄断性的行业就业,从而形成“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局面。显然,广大农民的孩子不具有这些优势,没有这些“好祖宗”,他们无力争取这种垄断资源。

    农村教育的另一屏障,就是师资的缺乏。在农村,第一批民办教师是从建国后就在乡村任教,正是由于他们的勤奋执教,才使知识在乡村得以极大传播。可是,那些一直在贫困地区兢兢业业了大半辈子的园丁们的处境却非常艰难。由于经费不足、上级部门对教育投资不够重视等原因,一直以来,一些民办教师的身份难以“名正言顺”,这就意味着大部分民办教师的地位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其经济利益也很难实现。

    有的民办教师年复一年耕耘在农村的讲台上,一晃就教了30多年。随着岁月流逝,他们如今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这时,本该退下来好好颐养天年的他们,却由于没有“转正”,而无法享受他们应该享受的待遇,使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危困中。为了生存,不少民办教师一级级向上申诉,可原本年仅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使他们甚至连上访的路费也难以凑齐。民办教师的奋力抗争,除了是希望要回本身属于自己的待遇,更多的则是希望社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回答,唤醒社会的良知、公正,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对农村教育种种状况的关注。

    事实终归是事实,尽管这些民办教师未能被“验明正身”,但实际上他们执教了30多年。一个社会如果漠视他人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不给予他们以合理的回报,那么这个社会有何公平可言?事实上,正是由于那些令人寒心的状况的存在,已使许多年轻的民办教师心有余悸,不敢再步他们的后尘,这就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充满了重重障碍。

    作为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长时间地置身其中,深知乡村教育之难,也最能体会这种艰难有可能使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事实上,目前农村教育出现的巨大断裂与危机,已使许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至不得不离开学校。机制不公,使得一个又一个乡村孩子通向大学的羊肠小道被切断了。大家都知道,教育收费混乱和教育经费不足这两点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实际上,问题也远比大家知道的更加恶劣。

    每次开学,天真的孩子们满心欢喜上学去。但殊不知,那些日子对于贫困的农民家长来说就是讨债的小鬼催债来了。每当新的学期开始,学生手里总会领到新教材,数量大都在十几本之多,而这些教材里却有些是学生根本用不着的。教辅图书中暗藏高额利润,已经是近年来被媒体一再揭露的内幕。在这些强行要学生购买而又无用的教材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这里按笔不谈,但那些教育主管部门无视农民的窘境,把学生当作是一个获取巨额利润的群体这点实在是令人不齿。

    某镇的一所中学有学生500多名,该校每年收取各种学杂费共约40多万元。但事实上,这笔费用并不能全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至少要从中拿走一半,名曰这就是“管理费”,剩下的部分学校自处,那就是学校的办公经费。但事实上呢,剩下的20万学校真的可以轻松自处吗?谁都知道,学校最大的开支就是校舍的维护和修缮,还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单单这些费用,剩下的经费,恐怕已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维持。再加上上级主管部门还会要求学校达到所谓国家规定的“普九标准”,如建设学校图书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等,这样,那点微薄的经费就更是相形见绌。

    经费不足,但行政指令也不能不去执行,达不到上级要求的“普九标准”,学校领导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学校只好硬着头皮违心向私人借贷来修建设施。借时容易偿还难,等到债主找到学校索债,学校不得不从新学年收取的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这样日积月累,恶性循环怎能不形成呢?

    中国向来是好面子的国度,但不曾想这种好面子风气也涉及农村教育。一些地方主管教育的部门,竟完全不顾农村的贫困状况,居然会荒谬地要求一些小学、中学建成“花园式”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