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五、是利益阻碍了教育改革吗

五、是利益阻碍了教育改革吗(2/2)

随着改革的开展被逐步消解,毕竟在大家都揣着抵制改革的动机的同时,也揣着支持改革的动机。

    既然绝对阻力的来源是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之人,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虽知道中国教育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即便改革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却依然别别扭扭吝于支持,甚至冷嘲热讽,尤其是当某项具体改革推行时,这种现象更加突出。这就像喂小孩子吃药,虽然良药苦口的道理对他讲了千遍,在真正喂他药时,他也还会因为怕苦大闹不止,坚决不肯痛快服药。能按捺住服药之苦主动吃药的患病小孩是少数,透过了现实的重重迷障,愿意为长远利益或大众利益暂时放弃一己一时之利的也是少数,然而他们却正是教改进行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拥有卓越远见的政治家和对事物认识透彻的专家学者虽人数不多,却能引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化之原因所在。

    但能否看到长远利益,特别是能否做到为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结构问题,而关乎一个人知识素养高低和他拥有的信息情况。全民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人们放眼未来,深化改革认识,可这并不能减缓教育改革带来的利益结构上的阵痛。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教改会不会损害他们的眼前利益依旧是最急迫的问题。因为,长远的难以预测,而眼前的却正在发生。

    绝对阻力和相对阻力不同,它揭示的不是得利阵营与受损阵营间的矛盾,而是人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站在长远利益的角度,人们明确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站在眼前利益的视野,则可以轻易推断出人们抵制教育改革的原因。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一边高喊着一定要实行教育改革,一边对教改的实施怨声载道奋起反抗。

    根源于各利益集团的相对阻力与根源于人们自身的绝对阻力两相凝结,互相交融,由始至终都作用着教改的推行,它们有时如雪与霜,有时如水与火,有时团结成更强劲的力量,有时却彼此消解。

    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即便再小规模的调整,都会遭遇到坚决的抵制反对,教育改革行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扫清障碍、克服困难的过程。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有愚公移不了的山,也有蚂蚁啃不动的骨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困难能够克服,有些困难则花再大的力气也克服不了。教改是轰轰烈烈的事业,也是实实在在的事业,人们必须直面那些无法克服的困难。

    因为存在利益的损失,教改才会遇到重重阻力。利益的损失可以分为物质利益损失和精神利益损失两类。前者是有形的,容易察觉也容易衡量,通常指教改造成的教育成本的提高和教育收益的减少;后者是无形的,表现得不很明显,却又无处不在,即指在教改中丧失的地位权利、受挫的荣誉感和受冲击的道德信仰等。物质方面的损失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补偿加以消解,精神方面的损失就没有办法用有形的补偿来弥补了,依此类推,因物质受损而生的阻力可以克服,因精神受损造成的阻力克服起来则更为困难。

    此外,相对利益的损失有时也会造成无法克服的阻力,比如相对于其他职业,教师的工作量大工资又低,尽管由于尊师重教的提出,教师的工资涨了又涨,却还是无法赶上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这就是相对损失。如果在同一所学校中,甲的工资得比乙多,对乙来说难免会觉得不平衡,这也是相对损失。

    教改阻力的大小也和社会权利结构密切相关。权利结构就是社会各利益集团话语权或决策权力量的多寡。决定一个利益集团影响力大小的不是它的规模人数,而是话语权,有些利益集团只拥有个把成员,却因掌握着经济、政治的命脉,牢牢把持了话语权,反之有些利益集团人虽很多,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发出有力的呼声。通常情况下,在话语权上的优势越突出,对公众事务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具体到教育改革中也是一样。有时虽然获益的是绝大多数,受损的是极少部分,但这极少部分人却依然能够对教育改革形成非常大的阻力,足以和获益的绝大多数同场较量。

    教育改革涉及了人们的精神观念、改革技术以及人们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多重利益,这让它根本不可能做到“皆大欢喜”。长久以来,教改的推行人员都把精力投入到克服阻力上来,尽管有些阻力根本无法克服,而对教改阻力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却缺乏理解和体谅,总是以强硬的手段处理问题,这不仅没能让利益的冲突有所缓和,反到加剧诱发了冲突的态势,人为地制造了改革的麻烦。

    身处教改大潮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两眼只看着自己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对他人的利益漠然视之。不管是赞成改革还是反对改革,究其本质都是在捍卫自己的利益,都在为自己在教育的未来收益小心筹谋。因此,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也没有理由称自己的利益就是民族未来的利益;任何一个教改工作者也都要清醒地认识到,教改无论得到支持还是遭受抵制,都只是人们利益冲突的外化形式,利益既是阻碍教育改革的罪魁,也是推行教育改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