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困惑 > 一、减负7年,学生负担为何“不降反升”

一、减负7年,学生负担为何“不降反升”(2/2)

减负问题上的工作不力,教育部门没少在推行素质教育上下功夫,虽然这推行的每一步都格外艰难。直到今天,依然会时不时地从报刊新闻上,看到不堪学业压力而轻生的报道,且这一轻生人群,已由中小学生,向大学生扩展。

    “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我们都不缺。积雪囊萤、凿壁偷光的精神,我们也大大有之。但学习本是一种乐趣,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没日没夜地伏在桌前写题作文,在枯燥的题目中度过本应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青葱美好的少年岁月,即使站在外人的角度,也找寻不出这乐趣的所在。与其说,孩子们是因为爱学习而稳坐书桌台,不如说他们是在无奈地忍受,学习在他们心中是那么的枯燥乏味,只有苦而没有乐,一旦有朝一日他们可以不再埋首于桌前,他们恨不得像擤鼻涕一样,把学习二字远远地甩开。因此,每到毕业时节,都会有毕业班的学生三五个聚到一起,把课本卷子习题册堆到一处,烧个精光,边烧边大喊痛快,鼓掌叫好,任谁都清楚,他们这是在宣泄长久以来的压抑。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意义宽而广。学技能,学思维,学方法,学做人,都是学习的内容。但在被考试和作业牢牢包裹住的孩子看来,学习被异化成了啃课本、做习题、考高分。邓小平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可局限于课本、习题、分数的教育只会教得人心越来越死,眼光越来越窄。时下的孩子们正身不由己的为题目奋斗,哪还有什么心情放眼世界,开拓心智。我国的2.4亿学生——足足占了我国总人口的1/5——他们大多还在分数的大棒下苟延残喘,而他们的明天,就是我们的未来。

    素质教育艰难而缓慢地推进着。很多学校重新启动了早已束之高阁的兴趣小组,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各种演出,出席艺术活动。在一些教育局的严厉干涉下,一些学校也停止了周末假日的补课。

    由此看来,素质教育的成果多少还有一些,但从它推行的7年时间来看,这成果极为有限。每个学生的书桌上依然备着大量的教辅习题集,学生们仍旧早起贪黑地啃着书本,兴趣班有了,参加者寥寥,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不让办补习班,可各类名目的补习班像从前一样层出不穷,火暴非常。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出乎人们想象的长,为学生们口口相传,放之中国四海皆准。

    学生稚嫩的身体承受住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已属不易,尚未成熟的心灵在重压下愈发脆弱,北京市有32%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成绩差的同学常感到抬不起头,成绩好的格外重视自己的排名,生怕别人超过自己,疑神疑鬼。更可怕的是,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个点上时,难免无视其他,当所有的一切都为分数服务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被搁置一旁少人问津。

    其实,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会不由自主的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孩子的潜力从来不可小觑。譬如,如果他对恐龙感兴趣的话,即便没有人教他,他也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小恐龙专家,对各种恐龙的名称和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让成年人也自愧不如。爱画画的小孩,不用人催,就可以趴在桌上一画就是半天,其色彩运用的大胆,想象的丰富,足以让她的父母啧啧称奇。

    兴趣向来都是最好的老师。遗憾的是,很多幼年时颇有天赋的孩子,一旦上了学,接受了教育,就变得平庸了很多,兴趣没有了,天赋也看不出了,追求真知的精神也逐渐被磨灭了。他们像张开嘴的鸭子一样,被动地咀嚼着强灌进来的知识。没有人喜欢被强制灌输的生活方式。厌学的情绪总像瘟疫一样在学生间不为人知地弥漫着,即便家长、老师发觉了孩子的这种厌学心理,也多用打骂、训斥等粗暴办法解决。他们的心意是好的,只是这种手法往往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甚至因为厌学,连生活也厌弃起来,小小年纪就悲观消极。近来在少年儿童中颇流行的颓靡文风,其实就是一种悲观心态的体现。

    不敢想也不敢玩,连学习的主动性都无从说起,就更别提创新了。北京某中学的校长,好意在下午安排了大课间,让学生们痛快地玩20分钟,可他失望地发现,大课间时很多学生们只是几个一伙茫然然地站在那里,连玩都不会。

    人要会想,思维才能活跃,思维活跃了各方面能力才会有飞跃性的进展。应试教育让学生掌握了不少知识,却伤害了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潜力大大破坏,是他们自我完善、提高全面素质的绊脚石。

    正像学生们调侃的“减负得正”那样,要减轻学生负担,只单方面的要求减少作业,减轻书包重量,不补课难免落入“一将高呼,无人追随”的窘境。而要从根本上遏制住课业负担进一步发展的势头,就必须变革中国“一次考试定终身”的落后教育制度,否则,创新也好,减负也罢,都难逃“纸上谈兵”的命运,就不可能真正走出困境。

    我们不如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强迫学校为学生“加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兴趣特点,设置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培养他们拓展知识的兴趣,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类的活动。现在,和学生互动情况的好坏也被加进评价一个老师授课能力高低的标准中。老师们再不可像从前一样,往讲台上一站,拿着课本劈里啪啦一讲,提几个问、布置几道题了事。而要充分调动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的老师还定期为学生们安排课题,要他们几个一组合作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老师只适时地启发学生,不会对课题做太多干涉。就连各师范院校,也鼓励学生抛却旧法,对授课的方式进行创新。

    授课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中小学生身上的担子还是那般沉重,睡眠不足是他们除课业外的另一大苦恼。我国的中小学生在校平均时间为8.8个小时,学生们基本上是每天早上7点多就要赶往学校,刨去午休的个把小时,在下午四五点钟时放学回家。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同,学生们吃了晚饭后还要忙着做作业。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小学生完成作业所花时间进行过一番统计,发现至少80%的小学生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做作业,初中生和高中生花在写作业上的时间就更多了。尤其是高中生,高考二字就像影子一样,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开夜车用功的比比皆是。舒服地睡上一通觉,往往是孩子们在假期中首选的休闲方式。课业就好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老虎,吞噬着孩子们的灵气,很多孩子更是悲观的将自己视为做作业的机器。

    减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