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八章 大外交(1/2)

    第八章  大外交

    ——丘吉尔有一个当演员的女儿萨拉,她曾经嫁给了一个剧院杂耍演员魏克·奥里夫。但丘吉尔一直很讨厌这个女婿。

    一天,丘吉尔和这个女婿碰到了一起,奥里夫问丘吉尔在二次大战中有没有最敬佩的人,是谁?

    丘吉尔出人意料地说:“当然有,就是墨索里尼。”女婿惊诧地望着他,接着丘吉尔又不紧不慢地说:“他有勇气枪毙了自己的女婿。”(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在1944年以叛国罪被枪毙。)

    ——在亚洲,谁都知道中国人尊敬的是丘吉尔而不是墨索里尼,因为他是睿智的和平捍卫者和理智的同盟者。

    1. 阿拉伯人:文明冲突中的盟友

    从文明的角度来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将有六大势力存在:美洲(盎格鲁·萨克逊联盟),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英语国家和南美洲及海洋中的一些西班牙语国家;东亚,包括中国和日本及印度,而东盟很可能将解体,分属到美洲势力、东亚势力和阿拉伯势力中去;阿拉伯势力,这是一个在真主和石油名义下存在的势力集团,现代基督教国家的入侵不能改变什么;俄罗斯势力,包括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及东欧斯拉夫民族国家,只要俄罗斯的经济状况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俄罗斯必将要求划分势力范围;黑非洲势力,它现在的问题是落后与混乱,并且缺少一个坚强的核心大国,但这种局面不会长久,必然有一个国家将主导黑色非洲,但两端的埃及和南非很可能不是这个角色的候选人,它们分属阿拉伯集团和盎格鲁·萨克逊集团;欧盟势力,法德轴心是这个联盟的核心力量,这个联盟也是目前实力仅次于盎格鲁·萨克逊联盟的势力,而两者之间是较为亲近的,无论从历史文明还是人种上都是如此。

    在这样的未来国际社会中,再现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将是未来国际政治的主题,其实人类国际关系史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有时不过是在新技术文明的层面上重新上演千百年前的历史剧而已。在这六大势力中,黑非洲要形成独立的势力集团还需要至少一两代人的时间;俄罗斯是一只双头鹰,它的国策就是永远在东西方之间寻求既得利益;欧洲是一个独立的势力中心,它是未来世界中的三根支柱之一,也就是说它既是战略盟友也是战略对手,这完全看世界的形势了;只有阿拉伯世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会一直是我们的朋友。它会是这样一个朋友:当基督教国家主导这个世界的时候,它是我们在文明冲突中的忠实朋友;当盎格鲁·萨克逊联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时候,它会是东亚和欧洲共同的朋友;当美国在我们周边全力部署战略力量的时候,它是我们良好的地缘战略选择;当西方拥有世界财富的时候,它是我们进行经济角逐的后方;当欧洲和美国几乎控制了世界所有领域的时候,阿拉伯世界是唯一控制能源战略的地方,而我们的经济离不开石油。

    从历史文明的角度来看,阿拉伯文明是世界三大文明之一,它具有文明间对抗所需要的所有底蕴。自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开创穆斯林革命以来,阿拉伯世界曾引领世界数百年时间,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这场革命奠定了伊斯兰世界的两大支柱——《古兰经》和阿拉伯语。语言是文明的载体和象征,而经典古籍则是这个世界的思想与秩序的基础。《古兰经》是伊斯兰文明的核心,它相当于中国的《论语》、基督教世界的《圣经》,它既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经书也是一部关于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的法典。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在此之后不久,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就创立了,这个帝国无论是实力还是发达程度都相当于东方的大唐帝国——它们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两个大帝国。伊斯兰教同样是一种外向宗教,在阿拉伯人同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角逐中,阿拉伯人的意志坚定,其军事能力优秀,但唯一与他们不同的就是在征战中,阿拉伯人更愿意用宽容的宗教精神对待占领地,如阿拉伯人很少对占领地进行大屠杀,也很少用武力威胁他们改信伊斯兰教,也很少用掠夺式的税收制度赚取当地的财富。而只是要他们缴纳一定的赋税。甚至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拜占廷帝国的伟大神学家大马士革·圣·胡安几乎是在阿拉伯帝国的国度中生活了一生。

    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以来,阿拉伯世界很快就成为一个拥有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的广阔地域的世界。这里实际上是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一个可以连接东方的中国、日本和印度,西方的拜占廷、法兰克、埃及,北方的俄罗斯、中亚草原的地带,古老的丝绸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将当时世界联系起来的阿拉伯之路。阿拉伯世界同样也是一个纷争的世界,这使得阿拉伯世界在多数时间里都是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但这并不影响阿拉伯文明在当时世界中的统治地位。

    但阿拉伯帝国却没能像唐帝国那样得到继承,它庞大的领土此后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中。但由于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正好处于欧洲和东亚两大文明之间,所以这个帝国的存在很好地将东西方连接在了一起——如果以阿拉伯人的眼光看世界,甚至可以说从阿拉伯帝国时全球化早就已经开始了。

    如同在热闹的集市上一样,阿拉伯人实际上处于当时人类文明世界的十字街头。尽管分裂多于统一,但自公元8世纪开始的400年时间里,阿拉伯人仍然达到了全盛时期。

    首先,他们有了一个良好的统治模式——尽管阿拉伯帝国在8世纪还是处在奴隶制社会制度中,远不如同时代的唐帝国。但他们已经开始准备抛弃这些了,他们对待奴隶已经很宽容了。

    其次,他们创造了最有效率的数字体系,尽管这种灵感可能来源于印度。欧洲大概此后100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这些数字,而中国直到1840后才开始使用这些数字。这些数字就是今天的数学基础。

    还有就是阿拉伯人的医术实际上与我们不分伯仲,甚至在有些方面要优于我们的传统医学。中国人的医学与阴阳理论是一统的,阿拉伯人也强调协调与平衡,盖仑学派和希波克拉底学派是阿拉伯医学的两大原始派系。中世纪的阿拉伯医学同样像现代医学一样,把医学分为理论研究部分和临床实用部分。在理论上和中国一样建立了矛盾统一的医学观念。在实际应用上,阿拉伯医生实际上是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如阿拉伯人拥有当时最先进的草药知识,这些草药知识经过阿拉伯人与唐帝国的交流,逐渐流传到中国,如唐帝国就将这些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的草药统称为“海药”(主要是阿拉伯航海商人从海洋带入中国的),这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草药知识——唐代已经有专门的政府人员整理、记录这些草药。

    伊本·纳迪姆(ibn al’Nadim,公元?~999年)在《科学书目》中还记录了著名医学家拉齐(公元865~925年)帮助一位中国医药学家的故事。阿威罗伊、阿维森纳和拉齐三人是当时伊斯兰世界最负盛名的三大医学家。当时的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唐称之为大食)有着频繁交往,几乎涉及各个领域。李约瑟(1900~1995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就记载了这个故事。一位中国医生来到巴格达,并住在当时著名的拉齐家里,拜他为师,学习多年。在回国之前请求拉齐允许他将古希腊医学家盖伦的16卷医学著作翻译成中文,并带回中国。

    同世界其他文明一样,阿拉伯人也羡慕长生不老,因而也有炼丹术,并且也有同样的结果——没有提炼出金丹或者金条,而是开创了化学。阿拉伯人在此方面的贡献是砝码和一些染料。欧洲人羡慕地说,阿拉伯人用砝码就能区分出是羊奶还是牛奶(同等容积下密度不同重量就不同),是芝麻油还是橄榄油,还能区分出各个地方的宝石。

    天文学也是各个文明较量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既然阿拉伯人占有地利,那么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阿拉伯人从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以及波斯人和中国人那里学到许多天文知识,也作出了自己的智慧总结。利用阿拉伯在地球上的低纬度位置,发现了许多新的星体,今天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