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章(2)(1/2)

    第一章(2)

    2. 1492:全球化的开始

    每隔四年几乎全世界的政治家都会同时关注同一件事,那就是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这简直就像是国际政治风云中的厄尔尼诺现象,有规律地席卷全球,为什么?这难道不是美国的国内政治吗?从表面上来看,那仅仅是美国的政治。但对一个处于现代网络社会中、利益遍布全球的强大帝国来说,美国的上帝、爱情以及国家政治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美国可以说是如今世界新风暴的形成核心。

    这就是现代全球化。

    全球化源于何时?这实际上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因为从这一年开始,人类中的一小部分人真正开始全面认识到我们所居住的世界。很明显,我指的他们是偏居欧亚大陆一角的欧洲航海家们。尽管他们只是当时人类社会中的很小部分,但最重要的是让世界的全部人类文明由此直接联系到了一起——如果说亚洲和欧洲及北非的文明一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话,那美洲大陆的几个文明中心则像是海外孤岛上的文明,一直没有参与到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中来。更不幸的是,美洲的文明显然发展得过于缓慢了,以至于在欧洲人到来不久就黯然失色了。虽然玛雅文明的失落与欧洲无关,因为它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神秘失落了,但印加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消亡则是西班牙人到来之后开始的,它的形成用了数千年的时间,但它的消亡过程却不过二三百年。

    可以说,欧洲人掌握了远洋航海技术,全世界的利益便都裸露在贪婪者的眼前了,而从全世界掠夺来的巨大利益又促进了欧洲前进的速度。当欧洲成为世界的强者后,欧洲的发展目标也就变成了:构筑一个利益永远流向欧洲的网。当全球化来临后,既然世界不可避免地要形成一张网,那为什么不做编织这张网的人呢?所谓的全球化,就是由分散的主体逐渐形成以利益流动、人口流动、知识流动和拥有共同规则为特征的一个社会。也就是说,在历史中,个人构成了民族这个社会化组织,而民族又构成了国家来对抗国家间竞争,而国家在全球化中为了竞争而促进的流动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由民族性世界向社会性世界的过渡。眼前的世界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国家间的边界更像省级边界。那时欧洲是世界的首都,今天,美国就是这个世界的首都,而全世界就是美国努力要统一的疆域。这就如同中国历史上四分五裂的时候,总是有一个强者希望统一中国,将整个中国置于一个中央集权之下一样。

    全世界将共同构筑一个社会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在现实的世界中,国家间的边界远不是人们通常想像中的那样坚固和不可逾越,正相反,有一句话说得非常辩证——“边界就是用来被跨越的”。在政治家眼中,边界只是一种临时约定的约束手段而已,一旦实力达到足于破坏平衡的时候,随时可以重新划定边界或者干脆抹掉边界。

    边界,自古以来设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利益流失,而从来不是为了阻止利益回流。现代社会的流动性早在1492年就开始形成了,而在今天实际操纵这个世界的是几个强有力的组织,如西方八国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佩克等。也就是这几个组织操纵着政治、经济、金融及能源等关键社会领域。而美国的优势就是控制着这个世界社会的绝大多数关键领域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美国控制了除了石油之外的几乎所有领域,美国也主导着世界上大多数、具有决定意义、制定各种规则的国际组织,因而,现在的世界是一个美国主导的社会。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一句话,美国的实力决定了美国可以采取对他人抗议置若罔闻的单边主义,美国的利益决定了世界上的众多反对者注定拥有不幸的命运,如伊拉克前统治者萨达姆·侯赛因。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其实都共同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如何在美国决定的政治风云中航行,二是如何向本国的民众交代。

    政治家的这种选择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全球化与国家不是一个非彼即此、不可兼容的矛盾,而却是一个——“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状态。我们知道财富永远是流动的,所以各国的财政部长既是国家的财政负责人,也是世界财富管理的分担者。很明显的一个例子是,1997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从东南亚一直扫荡到俄罗斯,甚至一直延续到巴西、墨西哥,一个地方的金融危机就如同在此地形成的龙卷风,边界在它面前只是一道毫无作用的篱笆而已。2000年出版的《帝国》一书②认为,将来会出现一种将美国包括在内的“新网络形态”,而且也把它称为“帝国”。但我不能苟同该书作者的观点之一是网络应该是有核心的,而不是书中认为的现在新网络是一个没有核心的网络。

    在全球化中,还有一个推波助澜的人,那就是跨国公司。你可以说它是一个自私自利、眼中只有利润而没有社会道德观的奸商,但毫无疑问,你却无法指责它。实际上,跨国公司是全球化最根本的发动机,人们为逐利而来,走出家门不就是为了淘金吗?企业利润就是它追求的第一目标,对它而言,边界只是使一些工作变得更复杂而已,比如一些手续性的工作。所谓的“爱国主义”也不过是一种情绪罢了。这也证明在影响世界最为根本的财富流动很难真正受到政治的干涉,这就造成两个相关而且颇为矛盾的问题:资本的跨国流动和国家利益,孰是孰非?

    也许,历时500年的全球化过程已经让国际社会达成这样两个共识,那就是:跨国资本不可约束,只能吸引;国家利益只能壮大不能萎缩。结果,就有了商人与政治家的谈判结果:

    ——重新认识全球化中的国家概念;

    ——放弃一些传统的国家利益规则,因为这与现代社会相冲突;

    ——允许资本自由流动;

    ——创建魅力性国家环境,主要是思想与法制更适于创造者;

    ——国家的原则应该是吸引,而不是用威胁来重新控制财富、知识的聚集;

    ——国家依然拥有运用武力的权力,并且政府必须拥有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最后手段——战争,从而可以拥有最强大的军备。

    不管这是否可以称之为一场革命,但世界正在向一个统一的社会转变——这确实是一个正在形成的现实。世界上再也没有完全与世隔绝的地方了,领略到全球化苦涩魅力的国家才能品尝到全球化带来的无穷利益——全球化的利益并非已经被殖民者瓜分殆尽,因为这个世界永远有巨大的需求。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跨国企业的独立经营活动现在不再是建立在殖民行动的基础之上了。自1492年以来,全球化实际上也经历了一个由野蛮掠夺到文明交易的过程,现代社会的人们大多数时候已经学会了在谈判桌前制定交易规则而不是像海盗一样用武力解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