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左手生命,右手信仰 > 一个新美国,一个新熔炉

一个新美国,一个新熔炉(1/2)

    一个新美国,一个新熔炉

    “合众为一”是美国努力遵守的一个理念,在美国的硬币上都刻着“E·Pluribus·Unum”这个词,这同时也是美国国玺上的拉丁文箴言。其中的“众”字,在今天的美国,没有任何时候能够比其更加耀眼。这或许就是美国的爵士乐还有来自伊斯兰教的卡瓦利音乐,甚至可以是美国的海地鼓和孟加拉小手鼓,美国的墨西哥街头乐队和印度尼西亚的木琴乐队,美国的伊斯兰教的宣礼塔和印度教的庙塔,美国的摩门教的教堂尖顶和印度锡克教谒师所的金色穹顶,任何形式的东西都可以包含在那个字里。

    在美国,丰富的多元化文化,其中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表示自己的同一性的权力。例如锡克教徒,对于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不言而喻的真理”这一点,他们显示出了无比尊崇的信仰,这不仅是由于《独立宣言》是支持人类之间相互平等的真理,更重要的是——这是作为一个锡克教领袖那纳克教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作为一个锡克教徒的信仰原则。而能够掌握理解不同文化的声音,正是美国的特色,也是美国之所以可以包容世人的过人之处。

    “合众为一”之所以没有写成“合众教为一教”,是因为美国由始至终都没有将同一性归结为统一性。信仰,无疑不能融合成为单一的宗教形式,说相同的宗教语言。也许宗教之间有些是相同的,例如可以有皈依、异教通婚、公众和个人信仰的融合等,但是在宗教的真理问题上,似乎永远都不可能有达成一致的一天,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现今,“合众为一”作为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念,是一种将公民间的不同宗教方式和宗教世界的众多性,作为一种共同的盟约同一起来,而非统一起来。在1782年这个箴言首次采用后,“合众为一”的含义范围就逐渐扩大了。在当时,其中的政治含义就是:将众多的殖民地变成为一个共和国,将众多的州组成为一个国家。

    19世纪20年代,移民数量越来越多,时代又赋予了“合众为一”全新的意义——那就是将众多的民族变成了一个民族大家庭。可是,对于这个民族大家庭中存在的宗教多样化问题,亦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而上面提到的三种对策——排斥、同化和多元化,就正好说明了美国人,在面对宗教多元化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

    其中一些支持排他说法的人认为,面对有可能会威胁到美国文明的多元化的宗教,应该对他们实施阻止计划——不让他们踏入美国国门。尤其是那些“异己”,不管他们是天主教、犹太教还是亚洲人,统统都要关在门外。这些人的意思很明显,希望他们能够离这里远远的,呆在他们自己的国度中,不要来扰乱美国的社会和人民。

    另外支持同化说法的人认为,他们对来美国的移民表示欢迎,但是希望他们能把对美国不利的地方,留在原来的地方,不要带进美国国门。

    最后一种态度是多元化,这里面所翼述的并不仅仅是关于差异,还包括接触、参与和卷入。就是说它的表达方式就是交流、沟通、对话和辩论。支持多元化说法的人,有自己的看法。美国曾经许诺:“来,保持你原有的一切,只需对公民的普遍要求做出保证。”这些人觉得,既然许诺,就要信守诺言。各种各样的情况,最生动的形容,就是熔炉,将各种文化放进一个锅中,也许出来的东西比单一的要更有味道,虽然他们的外形已经完全消失了。在1908年,由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创作的戏剧《熔炉》就将这种情况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伊斯雷尔·赞格威尔在这场戏剧中,将欧洲宗教的冲突,世仇和宿怨,都在“熔炉”之中同化了。

    1908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出席这出戏剧在首都华盛顿举办的首场演出时,曾经说道:“我们美国人是这只坩埚的孩子。从未有一个表示我们的‘众’和‘一’关系的形象比‘熔炉’更受人喜爱。”

    而事实上,这个熔炉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个问题产生的同时,争议也产生了。它究竟是英国传统的熔炉,并将欧洲的不同部分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