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驼峰航线 >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

好莱坞聚焦:《我们为何而战》(2/2)

、《纳粹的进攻》(1942)、《分割与征服》(1943)、《不列颠之战》(1943)、《苏联之战》(1943)、《中国之战》(1944)、《战火燃烧到美国》(1945)。

    这部大型的系列纪录片涉及到许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影像也来自许多国家,有人把它称作是“一部现代史缩影”。影片中,卡普拉用“光明世界与黑暗世界的决战”来形容战争,把美国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作为“光明世界”的代表,国会山、石碑等镜头被赋予国家意义,用以为“美国精神”大唱颂歌。整部影片表达了卡普拉对民主制的一种牧歌式的自信。

    在美国国内,这些影片起到了“军号”的宣传作用。被列为美**队教育中的必看影片,在对新征入伍士兵进行思想教育的实践中,《不列颠之战》收到的效果最为明显:在此之前,美国青年中存在着一种反英情绪,但在看过这部影片之后,这种情绪大为减弱,其中一个非常宝贵的成果就是,大部门美国士兵前往英国。

    在国外,这些影片发挥着外交职能的作用。影片用“自由世界”一词概括了对“同盟国”的观念,成为在同盟国内部受到欢迎的原因,《不列颠之战》和《苏联之战》就分别根据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建议在英国和俄国分别放映——这并不能掩盖它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回避和置之度外,也并非所有的影片都异口同声地受到好评:《中国之战》中蒋介石对中国的统治被表现为一种确凿无疑的事实,但却遭到那些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人们的怀疑,所以在放映不久后就被收回。而影片《认识你的敌人:日本》(1944)的遭遇更具有典型意义:影片在拍摄完成之后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发行,理由之一就在于对裕仁天皇的刻画上,影片中天皇的形象是战犯,但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却要求天皇是“维持秩序的助手”,所以这部电影的胶片就永远地被尘封了起来。

    二战期间,有关中国的纪录片实际上在暗中都围绕着上面这种对“中国“的表现角度进行变化:二战期间,对大多数外部世界来说,蒋介石是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统治者,而且必将在战后统一中国,相较之下,对由**、朱德等人领导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工农红军只停留在略有耳闻的水平上。加上国民党政府对新闻的严加封锁,外部世界很难更加详细地了解到关于**的详细信息。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美国人哈里·邓纳姆在中国辗转寻找到中国**,并对他们进行采访和拍摄,1937年,这些材料被制作成纪录片《中国的反击》,影片中不但出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并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和主张,这种表现在当时足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从而使后来《中国之战》中对蒋介石的表现遭到人们的怀疑。

    1944年,《我们为何而战》被纽约影评奖授予最佳纪录片奖,虽然最初只是专门为士兵拍摄,但很快就在各大影院向大众公映,成为战争纪录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