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八章 修身先养浩然气(4)

第八章 修身先养浩然气(4)(2/2)

为可能整个社会都腐化了,多数人欺负少数人,尤其少数民族被欺负的话,就无处申冤。在美国,曾经认为家里养黑奴是合理的,美国南方人觉得没什么不好,从非洲买一些奴隶来,他们替我们做事,大家都过很愉快的生活,因为奴隶在非洲更苦,来到美国比在非洲生活要好。这么说也不见得完全是幻想的,但奴隶也有人权,让这些黑奴丧失大多数的人权,让占多数的统治阶级快乐,这样公平合理吗?当然不行。后来发生南北战争,才有人人平等。

    以前美国很可怕,坐车的时候还分两边,这边是白色人种,那边是有色人种的。我们黄色人种也是所谓的有色人种,当然希望能够人人平等,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权,而不以皮肤的颜色来决定。这种“效益论”,有社会的运作条件和效果,也有严重的缺点。

    在西方,为什么康德的思想受推崇?他的“义务论”,是讲一个人做一件事,只问这是不是我该做的,而不要问效果好不好。这就叫做义务。这种思想比较重视每一个人人格的尊严。

    譬如,我开一家小店,门口贴四个字“童叟无欺”,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情况是,童叟无欺,生意会比较好,为什么?因为我有信用,生意会越来越好。这是个策略,属于“效益论”。第二种情况,贴出“童叟无欺”四个字,完全是因为尊重这个原则,认为人本来就应该童叟无欺,而不管生意好不好。如果是第一种“童叟无欺”,万一后来生意不好,就变成童叟皆欺,专欺童叟,那还得了。第二种“童叟无欺”是个原则,我尊重原则,尽我的义务,就可以一路到底,不问效果如何。

    孟子所谓 “集义”当然是第二种,做我该做的事,不去管别人评价如何,不断地做下去,做了以后影响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譬如,一个老太太上了车,我把座位让给她,老太太感谢我,其实我心里更感谢她,因为她给我一个机会,肯定我是个人,做了我该做的事,我心里比她还快乐。按儒家的思想,行善符合我人性的自我要求,行善之后,自己的人性越来越得到实现,浩然之气就慢慢培养上来了。

    孟子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好东西,我的口喜欢吃好的食物,同样的,我的心喜欢“理”和“义”。“理”是合理性,“义”是正当性。这个比喻说得太好了。原文是“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刍”是吃草的家畜,牛与羊,“豢”是吃杂食的家畜,猪与狗。牛羊猪狗的肉使我的口觉得好吃,就好像合理性与正当性使我的心觉得愉快一样。这说明我们的心不是生来就具备理义,而是喜欢理义,这说明了人性向善。人心本身并不是善的,而是向善,正如我的口本身并没有什么食物,而是喜欢食物。重要的是,我的心不断实现理义,一路“集义”下去,浩然之气慢慢出现。

    孟子说,自己一生最大的心得就是浩然之气。善养浩然之气,内心就会充实圆满,无比快乐。真正的快乐在内不在外,不要靠别人给你好处你才快乐,而要从内心决定做正当的事,配合人性的要求而得到快乐,这才是有保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