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傅佩荣《孟子》心得 > 第八章 修身先养浩然气(4)

第八章 修身先养浩然气(4)(1/2)

    第八章修身先养浩然气(4)

    记得我读小学时老师鼓励大家写日记,小学生都很兴奋,听到老师讲写日记的好处,可以提高作文能力,可以记载自己发生的事,回头看很有意义。所以就上街买日记本开始写,一个月之后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发现自己后面都写“同上”,跟前面一样。小学生没有什么事情,每天都是今天几月几号,什么天气,几点上学,每天都差不多。小学生不会观察,其实天下没有重复的事情,不过因为小学生每天上学都是上课考试,总觉得很乏味。我常常想,一天过去,难道一行日记都写不出来吗?今天心情好不好,发生什么事,都可以写。如果写了,一年365行,几十年过了,就有多少了?这是恒心的问题。

    孟子教我们培养浩然之气时,强调要常常放在心中,一有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提醒自己“直”、“义”、“道”三个字。但一定不要刻意去做,刻意了就不会坚持下去。

    孟子讲了一段“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个成语到现在还在用,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容易犯这个毛病,希望他们参加各种补习,小孩子很辛苦,补数学、补英文、补心算、补电脑,什么都补,补到消化不了。孟子讲宋国有一个农夫,总觉得禾苗长得太慢,长了半年才那么一点,不行,我要帮帮忙。有一天他就把自己家种的禾苗一点一点拔高了,回家对家人说,我今天真累了,帮助这些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一听不对啊,赶快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倒了。这就是“揠苗助长”,想帮助它反而害了它。故事提及宋国农夫,在战国时代宋国很弱,不久就被兼并了,所以大家都拿宋国农夫开玩笑。另外一个成语“守株待兔”,讲的还是宋国农夫。有一天宋国农夫在田里劳作,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干昏倒了,就把兔子捡回去,心里想太好了,以后每天等着兔子来撞树干,那就不用种田了。从此他就开始等,结果自然毫无收获。这两个故事说明,做事不应该刻意为之,不然早晚无法持续下去,没有什么成效。

    讲孟子的“浩然正气”,要知道一个词叫“集义”。现在一般人只知道集邮,孟子却说“集义”,义就是正当的事,反复地做叫做“集”,而不是由外在加到自己身上的。意思是,我在外面做一件好事,不是希望别人认同我,而是我内心知道该做这件事。

    如何去分辨呢?西方关于这个问题有争论。有一位哲学大家叫康德,他的伦理学称作“义务论”,相对的另外一派叫做“效益论”,探讨一个人为什么要行善避恶的问题。“效益论”代表考虑效率与利益,做什么事,该不该做呢?只看效率、利益大不大。譬如,如果要上车,你应该排队。为什么应该?因为你了解到,排队之后每个人都可以上车,如果不排队大家会挤成一团,都上不了车,排队对大家有利。这是西方主流思想。西方的民主制度也是一样,在选举时,我只要比你多一票,我就选上了,为什么?因为多一票表示我比你多一个人赞成。这就是西方的效益主义,意思是大多数人这样想,它就具有正当性。

    这种说法有它的优点,可以让一个社会运作起来;但也有缺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