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诗人曹雪芹(2/2)

记》,有这段描绘:宝玉借了一套《会真记》,(《会真记》就是《西厢记》的笔名,或者叫《莺莺传》)走到沁芳闸桥边,在桃花树底下一块石头上面坐着,“展开书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现在我们看到黛玉葬花里面的葬花词,很多文章里面提到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花与人联系起来,那么葬桃花就是葬佳人,葬红颜。还有他祖父的“百年孤冢葬桃花”。这些诗当然都跟葬花吟有关系,但曹雪芹绝不仅仅是看了这些词,因为把花的飘零、埋葬,跟红颜薄命的埋葬联在一起的话,在中国诗词里面是很多很多的。我们说《红楼梦》这部小说在很多写法上面都是诗里面化出来,这个话是可信的。所以我们说曹雪芹是个诗人,也是一个小说家,或者可以叫做诗人小说家。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写得好不好?这方面存在着两种完全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曲写得非常好,绝大多数年轻的读者都属于这一派。调查证明,有的同学说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曲,有的说我喜欢《红楼梦》就是因为里面的诗词曲,先看诗词曲后来才喜欢上《红楼梦》的。另外一派相反,认为《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怎么样,真正有份量的作品不多,其中平庸的、幼稚的、笨拙的、粗俗的作品不少。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少数,将小说里的诗词曲贬得很低很低的更是极少数。这是哪些人呢?是一些对旧体诗词有根基的,甚至是学者、专家,有些是著名学者、著名专家,他们只做学问,对小说的创作不太了解,不知道小说应该写成什么样才能算好的。在他们心目中,你只要讲诗词曲写得好,他们马上就想起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马致远等等,说《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果和这些大诗人的诗放在一起比的话,那就差远了。我想就这一派的贬低的看法,来说说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根本的问题还在于衡量的尺度,在于这个尺度对不对。把《红楼梦》里的诗词当做《悼红轩文集》来评论是不对。

    小说是再现生活画面的,艺术的感染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它的真实性,如果不真实你就打动不了读者。《红楼梦》主要活动的范围是一个大家庭,主要是写大家庭内部,是大观园。人物是怡红公子贾宝玉,还有一大群姊妹、丫头,这些人足不出户,如果写她们的诗词都能够表现祖国的雄伟山川或者民生疾苦,那还能真实吗?如果这里面的金陵十二钗、贾宝玉,人人写诗都是李白、杜甫、苏轼,那么“海棠诗社”应该改为“中华诗词协会”,把一些诗词写得最好的人都集在一起?比如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或者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或者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叫《红楼梦》里面谁写这个诗?黄河没到过,长江更加不用说了,他们到街上看见过那些受冻挨饿死在那里的尸体吗?“路有冻死骨”他能看到吗?这样写的话就不真实了嘛。曹雪芹即使有李白、杜甫的本领也不能写这样的诗。如果《红楼梦》的诗词有李白、杜甫这样的分量的话,《红楼梦》就完了,小说就毁了。

    所以曹雪芹只能让他创造的人物去写风花雪月,去写别离相思,写四季更换,伤春悲秋,而且写出来的东西还要像女儿写出来的,大多数都是女儿嘛。所以脂评叫它“香奁体”。“香奁体”就是贵府小姐写的体裁。你看林黛玉的《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桃花行》,这些歌行采用的全是“初唐体”,比如说《秋窗风雨夕》就是仿《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对得非常工整,就是模仿这个格调来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体”的代表作,当然是写得好的,但在整个唐诗里它不是最高雅、最上乘的作品。“初唐体”是什么?“初唐体”就是初唐时期的流行歌曲,是最通俗的、最流行的那些歌,写出来的句子都是比较浅易的、能看懂的、很流畅的,主题都是用共同性的别离相思、伤春悲秋、青春老大这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一般性的这种内容,并没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更谈不上做政治讽刺,因为《红楼梦》里面的这些公子、这些小姐本来就是如此。当然我不是说整个《红楼梦》里没有寄托,没有政治讽刺。我讲绝大部份是这样一个形式,何况小说在那个时代主要还是破愁解闷的一个闲书,它要求通俗,所以,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天马行空,或者韩愈的奇崛古奥,李贺的牛鬼蛇神,全都用不上。他写的小说人物的真实性同他的诗歌创作这两者结合得非常好,有读者可接受性。这些决定了曹雪芹这样写。这不是曹雪芹本领不够,而正是他高明的地方。

    曹雪芹写的是小说,小说是第一位的,其它都要为小说里面的人物服务。他要模拟女儿们写的诗还不能都一样,各人的思想、性格、修养、境遇、情况都不一样,怎么能写出诗来都一样呢?这样的话,林黛玉写的诗就要写得很机智、很灵巧,因为林黛玉是冰雪聪明的人,写得很缠绵、很哀怨,所谓“余独哀缨”,这样才像“潇湘妃子稿”。薛宝钗的诗人家称它“蘅芜体”,因为她自称“蘅芜君”,住在“蘅芜苑”,她就写得雍容、浑厚、含蓄、典雅,表现她很自持自重,有修养有身份。史湘云人很聪明活泼,又很豪爽,所以她的诗清新、语言洒脱、不加雕琢,有很自然的意趣。这实在很难为曹雪芹,光是写女儿的还不行,女儿的还要一个一个不一样,但是曹雪芹都写出来了,你说曹雪芹本领大不大。

    而且大观园写诗的人很多,不能每一个人都像钗、黛、湘,都写好诗,也不真实。还有一些文化程度很差的,但是行起酒令来也要去做两句诗的,像薛蟠之流的,基本上像文盲,还有一些妓女之类的,所以不能都是一个腔调。

    我们先说李纨,这个人从小知道诗书,因为她的家庭环境,所以她会做诗一点不奇怪。但是毕竟这个人只会侍亲养子,侍奉上面的人,养自己留下来的一个孤儿,是一个寡妇,心如枯井,槁木死灰,这里面讲,没有什么追求的,没有激情的,生活也平平淡淡,做人也老老实实,这怎么可能写出好诗来呢?书读过的,诗歌基础这都有,所以她看人家写诗的能力要比她做诗要高得多,大家都推大嫂子做社长,我觉得推得真恰当。“海棠诗社”的社长,因为她为人公道公平,评诗的眼光有,不偏袒哪一个,所以将李纨塑造成一个很不错的裁判员,但不是优秀运动员,她自己成绩不怎么样,所以她的诗写得平庸一点是完全符合事实的。当然写平庸诗的不止她一个。

    再说香菱,她从小没机会读书,被人家拐走了,但她有遗传基因——这个话是我讲的,不是曹雪芹讲的。她的家庭是诗书的家庭,进贾府以后,周围环境大家都在吟咏做诗,她是特别地羡慕,所以她自学苦学,学习做诗。开始学作诗时,她读的诗也不多,写出来的诗就不能不幼稚。所以有人说《红楼梦》里面的很多诗很幼稚。他就要写它幼稚。林黛玉讲不叫幼稚,叫你这个诗“不雅”,因为书读得太少了,开始的时候,写得太“不雅”了。我们细细地看香菱的第一首诗,就晓得它一点都“不雅”。

    还有迎春,人家称她“二木头”,可能老实是老实,但是聪明不够,不太会做诗,有时候在宴会上面讲几句诗,把韵都弄错了,你说她做的诗能不笨拙么?写得笨拙才是真实的。

    还有我刚才说的像薛蟠、云儿呀,冯紫英、蒋玉菡呀,他们所谓的诗能不粗俗么?《红楼梦》里出自薛蟠、云儿的有很多艳歌淫曲,不但粗俗,简直下流,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写吗?我看后四十回就写不出来。没有出色的模拟本领谁能写得出来?看看那个锦香院的妓女云儿的那几首淫曲艳词,我就特别佩服他。这个曹雪芹哪里学来的这个本领?写得那么像。

    所以模拟各种风格各种水平的诗,要比自己做几首好诗塞在小说里——这是过去的很多小说家犯的通病——不晓得要困难多少、高明多少。所以我说衡量《红楼梦》诗词曲好坏,就不能当做曹雪芹平常自己做的诗来讲。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尺度。要把它当做小说,着眼于小说的真实性,是为人物服务,为故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