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梦十二层-周汝昌 > 第八层 《红楼》探佚(3)

第八层 《红楼》探佚(3)(1/2)

    探佚学

    鲁迅先生所说的“抉剔”工作,我自己于1948年也做过一些,当然我不认为是“另一续书”,而是原著的佚稿。

    在《红楼梦新证》第九章中,第四节专列一表,逐条述明今日尚可从“伏线”中窥见的若干情节事故,大纲细目,共得24条。

    这段考索,后为山西大学的梁归智教授所见,引发了他的强烈兴趣。

    梁先生由此立志探寻佚稿情节故事、人物结局;很快勒成专著且不止一种。这是我们共同建立“探佚学”的来由。

    我们为什么要建此学?一非“好奇”,二非“立异”。我们的共同认识是:不把探佚功夫做出一个大概的基础,则理解与评价《红楼梦》都将陷于非科学的境地——实际就不是理解评价曹雪芹原著了,只成为为高鹗的伪续篡本作宣扬了。

    而高鹗的伪篡,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骗局,一大诡计,也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悲剧性误区与迷途。

    我们从先贤鲁迅先生论著中也能找到精辟的理据,他评议读书要看是否有背或有合于原书的“伏线”,并且为了正确认识原书,需要“必(动词)其究竟”。

    先生原语,亦引于此——

    二书所补,或俱未契于作者本怀,然长夜无晨,则与前书之伏线亦不背。

    这寥寥数语,却透露了先生对雪芹笔法与全书真相的深刻理解与思量,并非泛泛之常言。从“红学”史看,胡、俞两家的论点,先生皆有摭取;但从文学的眼光识力来说,先生远远超越他们。

    例如,胡、俞皆曾明文宣称:《红楼梦》不是第一流的作品。先生则极口称赏,予以最高评价。又如,胡、俞虽已知高鹗是伪续妄篡者,却又并不真正尊重雪芹——胡先生一生宣传“程乙本”,俞先生则以为高之篡笔也“各有千秋”。这就标明了学者在识力水平上的分限。

    鲁迅在《史略》一篇(章)中提出的根本问题是:

    (一)原名《石头记》——针对改名“红楼梦”。

    (二)寻求雪芹的真本——针对坊间久传的一百二十回伪本而言。

    (三)大书“如实抒写”“绝无讥弹”的原著精神——针对俗论而言。

    (四)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