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小结之一(1/2)

    我的确已经谈了相当多的问题。以上的观点有些以前已经提到过,而有的则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到。即使是已经提到的观点,一方面,也未形成定论,也就是说,还存在争论;另一方面,这里的提法也不是与原先的提法完全相同。但是我首先只是对我在上面提到的属于我的,或者说我认为是属于我的观点作一下总结。至于是不是这样,这里没有任何“版权”的问题。换句话说,本文的观点纯属学术范围,如有它用,一概自负其责。

    1.成书的背景。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收获。以往的红学研究完全没有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特殊环境,这的确是一个大疏忽。如果我们认识到作者当时的危险处境,就会接着承认,以下的观点是顺乎自然的。

    2.脂砚斋置疑。这的确在以前没有被人提到。如果想到脂砚斋居然是乾隆一干人的文化特务,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对很多已经形成定论的观点重新加以审核了。

    3.曹雪芹是否已经写完全书。如果大家一直信任的脂砚斋、高鹗被加以怀疑,我们就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了。而按照事情的一般情理,曹雪芹显然已经写完全书。脂砚斋之流的话究竟在什么程度成立,还需要谨慎对待。显然,要么就是写完了,要么则否。脂砚斋说的“没有写完”,大概是指没有完全写完。但是我们又如何评价这种说法呢?即使退一万步,也要说,高额的续书的确已经修改到了“纯属虚构”的地步。这就是说,即使按照脂砚斋的说法,我们现在连这个不完整的书也没有看到。况且脂砚斋本人就要受到怀疑。这里的看法是,完整的书已经写好了。

    4.这就再次点燃找到全书,曹雪芹手稿的希望!还有什么能够比发现《红楼梦》手稿更加能够振奋人心的呢?即使是出于对伟人的敬仰,也有必要鉴定曹雪芹的遗物。当然,我认为,从那幅画找到线索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实就是以上四点已经可以说是具有相当突破性的了。我认为,得到这些结论不必需要太多的推论,只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得到这些结论甚至是必然的。问题在于人们过于迷信脂砚斋。其实就是这个名字也与曹雪芹当时的状况不相当。曹雪芹当时需要的,与其是“脂砚”,不如说是“铁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