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贴吧精华欣赏 > 两个水浒版本的赏析

两个水浒版本的赏析(2/2)

江此举是既是基于梁山大业也是基于自己对晁盖的手足之情,因此非常光明磊落!而金圣叹却凭空添加一个“密”字,这一字之差,原本一个光明磊落的宋江,瞬间变成一个居心叵测阴险狡诈之徒。

    金圣叹贬低矮化宋江的一番苦心,令人叹为观止。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这番盗改手法实在太低劣太滥俗,留下许多大穿帮,令人可发一笑!

    金圣叹于小说艺术的研究探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其超越时代的思想性方面的表现,都是非常有价值、非常令人尊崇的。但具体到对于宋江形像的毁坏方面,煮酒以为其手法低劣恶俗,实非大家手段。 四、“晁盖中箭”

    百二十繁本 (国学网):http:///minqingstory/SHZ/shz.htm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头领扶第宋江出来主事。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宋江哭罢,便教把香汤沐浴了尸首,装殓衣服巾帻,停在聚义厅上。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一面合造内棺外■,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帏。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始祖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宋公明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罗,亦带孝头巾。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李逵道:“我又不教哥哥做社长,请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头。”吴学究道:“这_不识尊卑的人,兄长不要和他一般见认。且请哥哥主张大事。”宋江焚香已罢,权居主位。。。

    金本(亦凡书库):http:///novels/shuihu/shuihu.html一齐回去。但是必须等公明哥哥将令下来,方可回军。岂可半路撇了曾头市自去?”

    。。。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众头领都守在帐前看视。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莫怪我说,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众头领都听了晁盖遗嘱。 宋江见晁盖死了,放声大哭, 如丧考妣。众头领扶策宋江出去主事。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宋江哭罢,便教把香汤沐浴了尸首,装殓衣服巾帻,停在聚义厅上。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一面合造内棺外■,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帏。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宋公明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罗,亦带孝头巾。林冲却把那誓箭,就供养在灵前。。。。李逵道:“我又不教哥哥不做,说请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头。”吴学究道:“这_不识时务的人,众人不到得和他一般见认。且请息怒, 主张大事。”宋江焚香已罢,林冲、 吴用搀到主位。。。

    这一段中,两本描写措辞有多处不同。现逐条分析如下:

    1 晁盖被送回梁山后,15个头领商议对策。国学本中说,一些头领认为应马上拔寨回山,呼延却坚持在接到宋江将令之前先按兵不动。金本则说,所有头领都认为根据军情本应马上撤军,但同时又认为自己不应擅作决断而应等宋江将令再撤。

    这段我认为国学本更为合理。面临这种处境,15位头领彼此之间出现观点矛盾,是很正常的,所以国学本中呼延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来,比较真实;而且也比较符合呼延曾为朝廷高级军官的身份(呼延上山前曾为宋廷汝宁郡都统制,相当于现在的军级,官职非常高。而那其他14位头领中最高职位的黄信,不过一都监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干部,只能算中级武将。孙立的提辖大约是连级干部;林冲徐宁等都不算职业武将,而只能算是军事技术专家。由于呼延地位的特殊,因此其人很可能比余人更为重视将令和职业操守)。而金本中则抹掉了15位头领有不同意见这一节,真实性上不如国学本;而且也没点出曾为高级军官的呼延与其他14位头领的行为差异来,失色不少。

    2 宋江喂药

    国学本有“(宋江) 亲手敷贴药饵,灌下汤散。”的描写,而金本则完全删去。再次彰显出金圣叹要矮化宋江形像、否定晁宋之间真挚情义的企图。我以为同样是败笔;而且显得金圣叹气局较小,连这么细小的地方都不放过。实在有负一代宗师之范。

    3 晁盖临终遗言

    国学本:“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金本:“贤弟莫怪我说,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这里不得不稍微谈一哈为何晁盖不直接指定宋江为接班人的问题。我的看法与公认看法并无不同:晁盖对宋江所持之政治理念持怀疑甚至是谨慎反对的态度。所以他故意说出一个对宋江而言是mission impossible的条件。这至少可以延缓宋江正式成为梁山之主的进程。

    当然这个是以现实的观察角度进行分析所得出的推测结论。如果完全基於小说的角度,则可以得出另一个推测结论:晁盖本是天王下世以助天罡地煞众星君成正果的,他之所以留那样的遗言,目的是激励宋江继续寻找其他星君,以凑齐108人。

    现在我们仅以那个基于现实逻辑得出的推测结论为依据,即晁宋政治理念上存在矛盾,晁不希望宋顺利成为山寨之主。

    具体到这个细节上,我依然认为金本不如国学本。金本中晁盖的一句“贤弟莫怪我说”,意思很明确:你肯定要怪我,但我还是要这么说!

    这样的处理,其实是将晁宋在政治理念方面的矛盾表面化公开化了,让读者于此一目了然!这种手法究竟是高明还是寻常呢?先别急,我们再看看国学本的处理。

    国学本则没有这句“贤弟莫怪我说”,而是一句“贤弟保重”。

    在金本中,晁盖的临终遗言只有一层意思:政治层面的。而国学本中,晁盖的临终遗言却有两层意思:兄弟情义层面的和政治层面的。

    虽然“贤弟保重”有点走过场那个意思,似乎并无过多兄弟情分的深情含义,但有这句过场话和没有这句过场话,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再回到我们前面那个问题:究竟哪种处理更高明呢?我以为,恐怕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观感。年幼的读者多半会觉得金本处理,意思明确,易于理解;而年长的、阅历广博的读者或许会认为国学本更高明些,因为它含有这样一层意思:直到晁盖临终,晁宋之间的个人情义依然还在!而在金本中则基本读不出这层意思来。

    4 供箭灵前

    国学本中,并无一个明确的动作行为人,因此只能理解为众头领一起供箭灵前。

    金本中则将此动作的行为人归于林冲一人,似乎是在向读者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林冲作为梁山元老,对晁盖的感情是非常深的。这无形中丰富了林冲的感情世界,令读者对林冲更添喜爱之情。

    总体来说,金本此改更富于戏剧性和感**彩,而国学本则一副平常心的样子。我以为在这个细节上,两种处理孰优孰劣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本人并无明显倾向性。

    5 李逵的言语

    纯粹是措辞差别,并无精神本质差异,因此无可评说。

    6 吴用的言语

    这里似乎存在一些本质差异。国学本中,吴用说那番话的对象,明显是宋江,而且在话尾是明确请求宋江主持大事的 ---- “且请哥哥主张大事” ---- 宋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面主持大事并权坐主位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金本中,吴用那番话的前半部,其说话对象是众好汉(众人不到得和他一般见认)。这就很奇怪了,因为李逵说出那番话以后,众好汉并未生气,唯一大怒的人是宋江(因为李逵要宋江去做皇帝),吴用反倒让众好汉不要跟李逵一般见识。这个修改很不符合逻辑。

    吴用后半程的话,按逻辑常理理解,应该是针对宋江的(且请息怒, 主张大事),但在字面上却又刻意将原本的“且请哥哥主张大事”改作金本的“且请息怒,主张大事”,而抹去“且请哥哥”这么带有明确指代含义的措辞。这个修改同样是令人莫名其妙的。

    在这个细节上,金圣叹似乎是要刻意消除掉吴用话里请求宋江主持大事的成分,却又无法彻底更改原句语义,所以弄成现在这样言辞含混、莫名其妙的样子。总之,凡是一牵扯到宋江的问题,金圣叹大多要修改两笔,有时修改得表面上滴水不漏但境界上却俗滥不堪,有时干脆连表面文章都做不圆满,比如吴用这番话。

    7 吴用林冲搀宋江入主位

    这段金本改得很出色!仅仅增加了这样一句话,就令吴用、林冲二人在山寨的特殊作用跃然纸上!这个细节的增加,也突出了林冲毫无野心、一心以山寨前途为重的磊落心胸。

    -----------------------------------

    总体来说,金本在这一大段的修改上是失败的、蹩脚的。(抱歉,跟西柠兄唱了个反调 ) 当然,不排除金本在个别细节上的出彩增补。然而,功不及过;作为一个后人,而且是一位如金圣叹般思想艺术方面皆造诣很深的宗师级人物,在修改前人的作品时,居然改得反不如前人合理、自然,实在该挨板子!

    还是那句话,“关心则乱”!金圣叹一心要糟改宋江,于是在许多牵扯到宋江的细节描写上,似乎都在负气地乱改一气。在这种彻底丧失掉平常心的过于emotional的心态下进行写作删改,实在难出高质量的文字。